摘要:
航空器所有权变动多采取交付生效的立法模式,其登记公示力仅为"对抗效力".中国《民用航空法》第14条对登记效力的规定存在理解上的歧义,但可通过体系解释方法予以阐明.航空器的登记效力得到明确后,登记对抗理论中的"对抗"和"第三人"含义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在中国法律语境下,航空器所有权登记对抗中"对抗"一词的内涵采日本学说中的"相对无效说"较为适宜.在对于第三人范围的界定方面,中国《民用航空法》不妨借鉴《法国民法典》和中国《物权法》中的相关规定,对其施加更谨慎的注意义务.
中图分类号:
郝秀辉, 王锡柱. 航空器所有权"登记对抗效力"的辨析[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27(6): 28-34.
Hao Xiuhui, Wang Xizhu. Analysis on "Registration Antagonism" of Aircraft Ownership[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 2014, 27(6): 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