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景莉.在祖国的蓝天上书写奇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双轮驱动"采访纪实[N].中国教育报,2012-10-24(1).
[2] 蔡劲松.探索新模式创造新奇迹——北航以自主创新促持续发展的启示[J].国防科技工业,2009(1):46.
[3] 江泽民.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1995-06-05(1).
[4] 胡锦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06(2):5-6.
[5]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10(2).
[6] OECD.Innovative networks:Cooperation in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R].Paris:OECD,2001:31-41.
[7] 盛四辈,宋伟.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构建及演进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1):73.
[8] 廖建锋.高校科技创新基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J].交通高教研究,2004(4):21.
[9] 高靓,万玉凤.2013年度国家科技三大奖中高校获奖项目超过2/3[N].中国教育报,2014-01-11(1).
[10] 马殿富.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高校的定位与面临的挑战[J].计算机教育,2007(3):4-6.
[11] 李未.探索科技创新平台模式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5(19):18-19.
[12] 张志辉,樊尚春.推动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科攀升计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122.
[13] 杜玉波.大学建设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N].光明日报,2005-01-12(B4).
[14] 怀进鹏.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实现创造知识和人才培养双轮驱动[J].中国高等教育,2012(21):26-27.
[15] 邓怡,廖行,朱小溪.让材料的特种功能在蓝天和海洋中展现——记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北航特种功能材料研究团队[N].北航校报,2009-01-11(1).
[16] 谢文峰.建立科技创新机制促进高校科技工作转变[J].科学咨询,2006(11):25.
[17] 陈芳,穆荣平,宋河发.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支持政策关联性研究[J].科研管理,2013,34(1):55.
[18] 王娟.文化作用于科技创新的机制与路径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3.
[19] 张保淑.北航编织民族飞天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10-20(8).
[20] 贾爱平,邓怡.让我们的飞轮和陀螺旋转在世界前沿——记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北航创新团队[J].国防科技工业,2008(1):26.
[21] 房建成.怀揣梦想立德树人做新时期的优秀园丁——北航三代人的"陀螺梦"[M]//周自强,房建成.永恒的陀螺精神.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3:7.
[22] 余国扬.高校科研管理体系要论[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9):71.
[23] 唐景莉,邓怡.始终服务国家重大需求[N].中国教育报,2011-01-16(1).
[24] 钟华,廖行.北航探索构建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N].科学时报,2011-12-09(3).
[25] 唐莉,陈庆山.研究型大学专职科研队伍的制度建设——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3(9):16.
[26] 2000-2013年度国家科技三大奖985高校第一单位获奖情况统计[EB/OL].[2015-01-10] .http://bbs.netbig.com/thread-80805-1-1.html.
[27] 2000-2013年度科技奖励[EB/OL].[2015-01-10] .http://www.most.gov.cn/cxfw/kjjlcx/.
[28] 国家科技奖励:奖励统计[EB/OL].[2015-01-10] .http://www.cutech.edu.cn/cn/kjjl/gjkjjl/jltj/A01060203index_1.htm.
[29]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N].科技日报,2004-01-07(1).
[30] 司诺.国务院确定科技重大专项"以企业为主体"[N].第一财经日报,2009-05-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