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重德. "欧化"辨析——兼评"归化"现象[J].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8(5):50.
[2] 王东风. 翻译文学的文化地位与译者的文化态度[J]. 中国翻译, 2000(4):5.
[3] 张宝钧. 全球化背景下翻译的异化[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2):108.
[4] 顾钧, 顾农. 鲁迅主张"硬译"的文化意义[J]. 鲁迅研究月刊, 1999(8):13.
[5] 孙致礼. 翻译的异化与归化[J]. 山东外语教学,2001(1):32.
[6] 冯友兰. 严复是西方思想的最大权威[M]//苏中立, 涂光久. 百年严复:严复研究资料精选.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348.
[7] 何兆武. 冲击和反响——对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反思[J]. 时代与思潮, 1989(2):46-53.
[8] 严复. 与张元济书[M]//王栻. 严复集:第3册. 北京:中华书局,1986:539-541.
[9] 孙艺风. 离散译者的文化使命[J]. 中国翻译, 2006(1):3-10.
[10] 郭建中. 韦努蒂访谈录[J]. 中国翻译,2008(3):43-46.
[11] VENUTI L. 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M]. London:Routledge, 1998:182-183.
[12] 王东风. 林纾译《李迫大梦》片段赏析[J]. 中国翻译, 2011(2):46.
[13] VENUTI L.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20-291.
[14] 梁启超. 严复是西洋留学生与本国思想界发生关系者之首[M]//苏中立, 涂光久. 百年严复:严复研究资料精选.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1:268.
[15] 葛校琴. 当前归化/异化策略讨论的后殖民视阈[J]. 中国翻译,2002(5):32.
[16] MUNDAY J.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10:148.
[17] JENKS E. A history of politics[M]. 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1900:1-8.
[18] 爱德华·甄克思. 社会通诠[M]. 严复,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115.
[19] 严复. 与梁任公论所译《原富》书[M]//罗新璋,陈应年. 翻译论集.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06-208.
[20] 黄克武. 严复的翻译:近百年来中西学者的评论[J]. 东南学术, 1998(4):88.
[21] 吴汝纶. 天演论吴序[M]//王栻. 严复集:第5册. 北京:中华书局, 1986:1318-1319.
[22] 钱基博. 现代中国文学史[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1:482.
[23] 王东风. 解构"忠实"——翻译神话的终结[J]. 中国翻译,2004(6):4.
[24] 王大智. 翻译与翻译伦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154.
[25] 涂兵兰. 清末译者的翻译伦理研究[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50.
[26] 严复.《天演论》译例言[M]//罗新璋,陈应年. 翻译论集.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02.
[27] 贺麟. 严复的翻译[M]//罗新璋,陈应年. 翻译论集.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13-227.
[28] 刘亚猛. 韦努蒂的"翻译伦理"及其自我解构[J]. 中国翻译, 2005(5):42.
[29] 张景华. 翻译伦理:韦努蒂翻译思想研究[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103.
[30] 蒋童. 走向一种翻译文化:韦努蒂2009以后的翻译研究[J]. 中国翻译,2013(4):13.
[31] VENUTI L. Translation changes everything[M]. London:Routledge, 2013:3-180.
[32] 加里·贝克尔. 一个经济学家的良知和社会责任[M]. 樊林洲,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43.
[33] LEWIS P. The measure of translation effects[M]//LAWRENCE V.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 London:Routledge,2000:2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