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297.
[2] 夏征农,陈至立.大辞海:政治学/社会学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274.
[3] 陈斯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概论[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4-23.
[4] 蔡定剑.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M].4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5-26.
[5]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论丛:第1卷[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2:51.
[6] 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56-157.
[7] 董必武.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6:181-266.
[8] 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76-132.
[9] 吴家麟."议行"不宜"合一"[J].中国法学,1992(5):26-32.
[10] 列宁.列宁全集:第34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67.
[11] 北京大学法律系.宪法资料选编:第5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147-157.
[12] 童之伟.法权与宪政[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403.
[13] 密尔.代议制政府[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80.
[14] 威尔逊.国会政体[M].熊希龄,吕德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67.
[15] 黄炎培.八十年来[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0:204.
[16] 萨托利.政党与政党体制[M].王明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49-62.
[17] 习近平.《关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6-11-03(2).
[18] 浦兴祖. 关于我国政党制度"类型归属"与"理论概括"的思考[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5(2):55-61.
[19] 中国共产党党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