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穆光宗,王本喜, 周建涛. 低生育时代的人口政策走向[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36-44.
[2] 盛伟. 生育水平下降后果及生育政策研究——中日韩比较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3] 黄文政. 鼓励生育将是逆水行舟[J]. 人口与社会,2015(2):37-41.
[4] 王军,王广州. 中国低生育水平下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差异研究[J]. 人口学刊,2016(2):5-17.
[5] 单兴亮. 影响中国生育率下降的因素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 2013.
[6] BONGAARTS J. Fertility and reproductive preferences in post-transitional societies[J]. Population & Development Review, 2001(Suppl.):260-281.
[7] 张玉冰. 少子化和老龄化——台湾经济社会隐忧[J]. 统一论坛,2016(2):46-48.
[8] 郑启五. 评台湾《人口政策纲领》[J]. 台湾研究集刊, 1992(3):45-50.
[9] 崔斌,陈功, 李宁, 等. 我国残疾预防政策分析[J]. 残疾人研究,2011(1):18-23.
[10] 韩雷,田龙鹏. "全面二孩"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基于2014年湘潭市调研数据的分析[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51-56.
[11] 王天宇,彭晓博. 社会保障对生育意愿的影响:来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证据[J]. 经济研究,2015(2):103-117.
[12] 庄渝霞. 生育医疗待遇:政策演变、人群差异及优化策略[J]. 社会科学, 2017(12):79-88.
[13] 王飞鹏. 台湾地区全民健康保险制度改革的成效及经验借鉴[J]. 当代经济管理, 2014(11):78-81.
[14] 台湾4成上班族不敢生小孩4成5怕育婴假丢工作[EB/OL]. (2015-04-03). http://news.ifeng.com/a/20150403/43480759_0.shtml.
[15] 王舒芸. 门里门外谁照顾、平价普及路遥遥?台湾婴儿照顾政策之体制内涵分析[J]. 台湾社会研究季刊,2015,96:49-93.
[16] 杨晓萍,吕晓. 台湾《扶幼计划》述评——兼谈对大陆弱势群体幼儿教育的启示[J]. 学前教育研究, 2010(12):51-54.
[17] 易谨. 我国台湾地区与日本儿童福利法律制度的特色与启发[J]. 青年探索,2012(2):21-26.
[18] 索长清,姚伟. 台湾地区幼托整合政策的发展及其启示[J]. 现代教育管理, 2014(1):71-75.
[19] 冯宝安. 台湾地区《友善教保服务计划》述评[J]. 基础教育参考, 2012(21):37-40.
[20] 林妏蓁. 生育津贴对我国生育率的影响:以1998-2010年为例[J].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学刊,2013(2):259-297.
[21] 蔡佩宜. 补贴奖励政策对生育率的影响:台湾之实证分析[D]. 台中:逢甲大学, 2016.
[22] 苏嘉柔.养育支出补贴与人口及经济成长[D]. 新北:淡江大学, 2011.
[23] 林佳萤. 我国生育津贴成效之研究[D].新北:淡江大学,2016.
[24] 洪志吟. 台北市生育奖励金政策回应性评估之研究——以台北市內湖区为例[D]. 台北:台北大学, 2013.
[25] 陈若琳, 涂妙如,李丽圳. 新北市家长对婴幼儿托育照顾的满意度研究[J]. 人类发展与家庭学报,2014(16):79-102.
[26] 台湾地区晚婚晚育成风女性平均初婚年龄过30生育年龄逐年延后[EB/OL]. (2018-04-01). http://taiwan.huanqiu.com/article/2017-05/10673914.html.
[27] 李臻一. 两岸家庭变迁初探[D].南京:南京大学, 2015.
[28] 婴幼儿托育服务不足六成放弃生二胎源于无人照料[EB/OL].[2018-04-01].https://m.huanqiu.com/r/MV8wXzk3MzYyMTlfMjM1XzE0ODAxNDg0OTk=?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1
[29] 林梅君.台湾地区生育意愿之研究:以超低生育率为例[D].台北:台湾政治大学, 2008.
[30] 王佳燕. "生完孩子再就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 商业故事,2016(2):164.
[31] 中国时报少子化危机!政府补助鼓励逾8成仍不愿意生[EB/OL].(2015-10-12).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2000279-260102.
[32] 杨菊华. 健全托幼服务推动女性工作与家庭平衡[J]. 妇女研究论丛,2016(2):11-14.
[33] 张丽萍, 王广州. 中国育龄人群二孩生育意愿与生育计划研究[J]. 人口与经济, 2015(6):43-51.
[34] 沈可,王丰, 蔡泳. 国际生育政策调整的实践与成效[J]. 行政管理改革, 2013(5):32-37.
[35] 张翠娥,杨政怡. 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与改革路径——基于增权视角[J].卫生经济研究,2013(1):23-27.
[36] 婴幼儿托育服务不足六成放弃生二胎源于无人照料[EB/OL]. (2018-04-01). https://m.huanqiu.com/r/MV8wXzk3MzYyMTlfMjM1XzE0ODAxNDg0OTk=?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1.
[37] ANDERSSON G,KREYENFELD M,MIKA T. Welfare state context, female labour-market attachment and childbearing in Germany and Denmark[J]. Journal of Population Research, 2014(4):287-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