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肖滨,黄迎虹. 发展中国家反腐败制度建设的政治动力机制——基于印度制定"官员腐败调查法"的分析[J]. 中国社会科学,2015(5):143.
[2] 何增科. 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探微[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4):12.
[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
[4] 杰瑞米·波普. 制约腐败——建构国家廉政体系[M].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研究室,译.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25.
[5] 王传利. 论系统性治理腐败方略的原则与内涵[J]. 政治学研究,2016(3):62.
[6] 肖汉宇,公婷. 腐败容忍度与"社会反腐":基于香港的实证分析[J]. 公共行政评论,2016(6):42-55.
[7] 倪星,张军. 我国公众反腐败行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5年度全国廉情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3):41-51.
[8] CARYN LINDA. Who will be the ‘Principled-Principals’? Perceptions of corruption and willingness to engage in anti-corruption activism, governance[J],2016,29(3):351-369.
[9] 公婷,王世茹. 腐败"零容忍"的政治文化——以香港为例[J]. 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12(2):169-186.
[10] MONIKA. Need or greed? Conditions for collective action against corruption,governance[J].2017,30(4):561-581.
[11] RAJEEV K G, MICHAEL A N. Whistle blower laws and exposed corrup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pplied Economics[J]. 2014, 2331-2341.
[12] 岳磊. 正式制度、文化观念与信息传播对反腐败社会参与的影响——基于对河南省居民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6(1):130-134.
[13] 杜治洲. 公众参与反腐倡廉的影响因素及其挑战[J]. 理论视野,2013(3):40.
[14] 李靔. 深化"三转"更好服务监督执纪问责[J]. 中国纪检监察,2017(10):26-28
[15] 国资纪. 分类分级办理让信访举报件件有着落[J]. 中国纪检监察, 2017(10):32-33.
[16] 姜洁. 中纪委让群众举报更畅通[N]. 人民日报,2015-03-24(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