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童之伟.论法理学的更新[J].法学研究,1998(6):3-20.
[2] 童之伟.再论法理学的更新[J].法学研究,1999(2):3-21.
[3]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4] 张文显.法理学:第5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5] 沈宗灵.法理学:第3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 哈特.法律的概念[M].许家馨,李冠宜,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7] 约翰·穆勒.论自由[M].孟凡礼,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8] 侯猛.法院经验研究的回顾与体会[C]//王启梁,张剑源.法律的经验研究:方法与应用(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87-204.
[9] 侯猛.当代中国法学理论学科的知识变迁[J].法商研究,2006(5):100-107.
[10] 侯猛.精英法学院的形成与转型[J].学习与探索,2014(9):92-96.
[11] 侯猛.CSSCI法学期刊:谁更有知识影响力[J].北大法律评论,2009,10(2):546-562.
[12] 侯猛.中国法学的实力格局[J].中国法律评论,2017(5):168-179.
[13] 费孝通.我看人看我[J].读书,1983(3):99-103.
[14]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15]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6] 列宁.国家与革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7]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18]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C]//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3-11.
[19]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毛泽东文集:第7卷. 人民出版社,1999:204-2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