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源. 国内外医疗保险欺诈研究现状分析[J]. 保险研究, 2010(12):115-122.
[2] 刘潇.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不同支付模式下的保险欺诈行为分析[J]. 人口与经济, 2008(2):64-70.
[3] Jim. The Financial Cost of Healthcare Fraud[R].Wfpha,2012.
[4] GHCAN. The Global Challenge of Health Care Fraud[EB/OL].(2016-10-15)[2018-12-23]. http://www.ghcan.org/challenge.html.
[5] 闫学趁. 医疗保险基金监管现状和完善对策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 2012.
[6] 朱恒鹏. 医疗体制弊端与药品定价扭曲[J]. 中国社会科学, 2007(4):89-103.
[7] Manning W G, Marquis M S. Health insurance:the tradeoff between risk pooling and moral hazard[J].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1996, 15(5):609-639.
[8] 刘潇.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不同支付模式下的保险欺诈行为分析[J]. 人口与经济, 2008(2):64-70.
[9] 赵曼. 社会医疗保险费用约束机制与道德风险规避[J]. 财贸经济, 2003(2):54-57.
[10] 李连友, 杨彩凤. 新农合参保者对欺诈成因的认知差异研究[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6(4):56-60.
[11] 干春晖,周习,郑若谷.不完美信息、供给者诱导需求与医疗服务质量[J].财经研究,2007(8):97-107.
[12] 李连友, 李亮. 基于成本-收益理论的社会医疗保险欺诈问题研究[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0, 31(1):32-36.
[13] 李玮, 黄丞, 蒋馥. 社会医疗保险中欺诈问题的博弈分析[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4, 38(3):470-473.
[14] 林源, 李连友. 基于PSD-LDA模型的新农合欺诈风险测度实证研究[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4(5):18-23.
[15] 林源.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新农合欺诈识别实证研究——以定点医疗机构欺诈滥用为中心[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3):117-128.
[16] 连玉君. 中国医疗服务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测算[J]. 经济研究, 2011(4):94-106.
[17] 黄枫,甘犁.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研究——基于微观数据的分析[J].金融研究,2012(5):193-206.
[18] 林源, 李连友. 美国医疗保险反欺诈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2(1):70-75, 91.
[19] 李虹. 美国健康保险反欺诈概况及启示[J]. 保险研究, 2008(12):102-106.
[20] 裴光, 王柱, 刘杨,等. 台湾地区保险反欺诈经验及启示[J]. 保险研究, 2009(11):122-127.
[21] 唐霁松. 全力做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工作[J]. 中国社会保障, 2017(12).
[22] 李亚子, 汪和平, 凌道善,等. 基本医疗保险骗保案例分析:以某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例[J]. 中国卫生经济, 2016, 35(4):34-37.
[23] 马蔚姝, 张再生. 医疗保险市场中骗保行为产生的经济学分析[J]. 现代经济探讨, 2008(11):46-49.
[24] 袁丽娜, 于润吉. 医院骗保行为应由"人制"上升到"法制"[J]. 中国医疗前沿, 2009, 04(19):119, 124.
[25] 李锋, 闫道举. 医患合谋骗保案例分析及治理对策[J]. 中国医疗保险, 2014(3):44-47.
[26] 丁辉. 社会医疗保险中的医疗欺诈问题和防范[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8(5):53-54.
[27] 李新. 基本医疗保险骗保行为分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9):40-41.
[28] 彭晓博,秦雪征.医疗保险会引发事前道德风险吗?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5,14(1):159-184.
[29] 李连友, 沈春宇.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欺诈问题研究综述[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3(6):71-75.
[30] 赵曼. 社会医疗保险费用约束机制与道德风险规避[J]. 财贸经济, 2003(2):54-57.
[31] 黎民.社会保障领域的道德风险及其规避[J].社会科学研究,2004(5):101-105.
[32] 史文璧, 黄丞. 道德风险与医疗保险风险控制[J]. 经济问题探索, 2005(2):60-63.
[33] 干春晖, 周习, 郑若谷. 不完美信息、供给者诱导需求与医疗服务质量[J]. 财经研究, 2007, 33(8):97-107.
[34] 陈永升.医疗保险中医疗供方道德风险行为分析[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2(4):35-37.
[35] 贺巧知,慈勤英.医疗保险道德风险的控制机制——市场供求关系的视角分析[J].卫生软科学,2003(4):2-5.
[36] 姜新旺,黄劲松.社会医疗保险中医方道德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软科学,2005(1):60-63.
[37] 李新. 基本医疗保险骗保行为分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9):40-41.
[38] 周云. 从天价医疗黑洞看对医院骗保的控制[J]. 学习月刊, 2007(3):39-40.
[39] 刘潇.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不同支付模式下的保险欺诈行为分析[J]. 人口与经济, 2008(2):64-70.
[40] 林源. 美国医疗保险反欺诈法律制度及其借鉴[J]. 法商研究, 2013(3):125-135.
[41] 张杨. 时刻防范医疗保险欺诈风险[J]. 中国医疗保险, 2014(10):19-21.
[42] 孙菊, 甘银艳. 合作治理视角下的医疗保险反欺诈机制:国际经验与启示[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7, 10(10):28-34.
[43] 滕青. 我国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构建[J]. 经济管理, 2007(3):45-48.
[44] 林源. 国内外医疗保险欺诈研究现状分析[J]. 保险研究, 2010(12):115-122.
[45] 沙迪. 欺诈识别:医保反欺诈的第一步[J]. 中国医院院长, 2011(5):73-75.
[46] 孙菊,甘银艳.合作治理视角下的医疗保险反欺诈机制:国际经验与启示[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7,10(10):28-34.
[47] 李虹. 美国健康保险反欺诈概况及启示[J]. 保险研究, 2008(12):102-106.
[48] 冷翠华. 依赖信息共享保险监管初探大数据反欺诈手段[N]. 证券日报,2015-01-16.
[49] 宁馨. 美国抵制医疗骗保[J]. 中国卫生人才, 2011(8):1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