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NNIC.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0-12-20)[2021-01-01]. 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009/P020200929546215182514.pdf. [2] 新华网.抖音发布2019年度报告,日活跃用户数超4亿[EB/OL].(2020-12-25)[2021-01-01].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20-01/07/c_1125430697.htm. [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EB/OL].(2020-12-20)[2021-01-0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12/27/content_5352666.htm. [4] 于灵歌.政务新媒体如何不"跑偏"[N].工人日报,2018-05-26(2). [5] 周书楠.政府公共传播,哪些问题亟待解决[J].人民论坛,2016(25):66-67. [6] 王玥,郑磊.中国政务微信研究:特性、内容与互动[J].电子政务,2014(1):66-77. [7] 尹连根,黄敏.政府官方微博:形似公共领域和次私密领域的集合体[J].国际新闻界, 2016(5):31-51. [8] 高倩伟.公安政务微博与网民互动仪式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8. [9] 朱颖,丁洁.互动仪式链视角下政务微信与用户的互动研究[J].新闻大学,2016(4):75-86,152. [10] 杜乐韵.政务抖音的互动传播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9:39-44. [11] 胡正昌.公共治理理论及其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J].前沿,2008(5):90-93. [12] 孟天广,郑思尧.信息、传播与影响:网络治理中的政府新媒体——结合大数据与小数据分析的探索[J].公共行政评论,2017(1):29-52,205-206. [13] 李传军,李怀阳.公民网络问政与政府回应机制的建构[J].电子政务,2017(1):69-76. [14] 杨国兵.网络问政的环境与政府回应的速度——基于苏州"寒山闻钟"的实证分析[J].理论导刊,2016(9):38-44. [15] 梁俊山,刘邦凡.基于政务微信的地方治理创新:实践、问题及对策——以"忻州随手拍"为例[J].电子政务,2016(1):66-74. [16] 王亚婷,孔繁斌.信息技术何以赋权?网络平台的参与空间与政府治理创新——基于2018年疫苗事件相关微博博文的分析[J].电子政务,2019(11):2-10. [17] 马亮.政务短视频的现状、挑战与前景[J].电子政务,2019(7):2-10. [18] 章震,尹子伊.政务抖音号的情感传播研究——以13家中央级单位政务抖音号为例[J].新闻界,2019(9):61-69. [19] 郎劲松,沈青茁.政务短视频的人格化传播:呈现与驱动——基于政务抖音号的实证分析[J].新闻与写作,2020(10):39-46. [20] 冯帆.政务短视频:政务3.0时代的创新与突围——以抖音平台政务短视频为中心的考察[J].新闻战线,2018(10):21-23. [21] 李新祥,李墨涵.政务类抖音号运营的价值、问题与策略[J].青年记者,2019(9):75-76. [22] 汪向东.我国电子政务的进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子政务,2009(7):44-68. [23] 张志安,贾佳.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J].新闻记者,2011(6):34-39. [24] 郭泽德.政务微信助力社会治理创新——以"上海发布"为例[J].电子政务,2014(4):76-83. [25] 郭垚.公安政务抖音号升级迭代:尝试打造IP的运营方式[EB/OL].(2020-12-26)[2021-01-01].http://news.cpd.com.cn/n3559/202007/t20200709_920077.html. [26] 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肖志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1. [27] 周懿瑾,魏佳纯."点赞"还是"评论"?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对个人社会资本的影响——基于微信朋友圈使用行为的探索性研究[J].新闻大学,2016(1):68-75,149. [28] 贾哲敏,何婧琪.政务短视频发展现状及在政府传播中的作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6):53-58. [29] 陈静茜.表演的狂欢:网络社会的个体自我呈现与交往行为[D].上海:复旦大学,2013:53. [30] 张康之,刘柏志.行政伦理学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72-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