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燕凌,车卉.农村突发性公共危机演化机理及演变时间节点研究——以重大动物疫情公共危机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5,36(7):19-26,110. [2] LEWIN K, KIRSCH K. Mathematical constructs in psychology and sociology[J]. Journal of Unified Science, 1939, 8(1):397-403. [3] 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 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6. [4] WACQUANT L J D.Towards a reflexive sociology:A workshop with Pierre Bourdieu[J].Sociological Theory,1989,7(1):26-63. [5] 刘姌.内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心理形式——历史时空感的构建[J].中国青年研究,2020(3):92-97,119. [6] 李姚姚.治理场域:一个社会治理分析的中观视角[J].社会主义研究,2017(6):151-158. [7] 阚为,洪波.协商民主如何嵌入中国民主治理场域——公民参与的视角[J].浙江学刊,2015(1):126-130. [8] 崔晶.基于公共场域视角的基层政府与社会合作治理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70(3):133-143. [9] 陈那波,卢施羽.场域转换中的默契互动——中国"城管"的自由裁量行为及其逻辑[J].管理世界,2013(10):62-80. [10] 孙宗锋,孙悦.组织分析视角下基层政策执行多重逻辑探析——以精准扶贫中的"表海"现象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19,16(3):16-26,168-169. [11] 唐云锋,刘涛,徐小溪.公共场域重构、社区归属感与失地农民城市融入[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4):78-85. [12] 刘霞.公共危机治理:理论建构与战略重点[J].中国行政管理,2012(3):116-120. [13] 郁建兴,周俊.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迁[J].中国社会科学,2002(6):162-173,208. [14] 张振波.论协同治理的生成逻辑与建构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15(1):58-61,110. [15] 张康之.论主体多元化条件下的社会治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28(2):2-13. [16] 辛璄怡,于水.主体多元、权力交织与乡村适应性治理[J].求实,2020(2):90-99,112. [17] 彭小辉,史清华.中国村级组织运转特征、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基于1995-2013年的实证[J].社会科学,2017(5):38-53. [18] 姜流,叶宏.农村内生型民间组织生成机制研究——以"河村秧歌腰鼓队"为案例[J].社会主义研究,2016(2):109-116. [19] 沈费伟,刘祖云.精英培育、秩序重构与乡村复兴[J].人文杂志,2017(3):120-128. [20] LU R J, ZHAO X, LI J, et al. 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and epidemiology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Implications for virus origins and receptor binding[J]. The Lancet, 2020, 395(10224):565-5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