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thman R,Ali N. NPO, internal controls, and supervision mechanisms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voluntas[J]. 2014, 25(1): 201—224.
[2] 葛建平.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供给的政策网络主体及其互动关系[J]. 企业经济,2013, 10(1):162—166.
[3] 高祖林. 政策网络视域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苏州市虚拟养老院为例[J].江海学刊,2013, 3(1):201—207.
[4] 朱亚鹏. 政策网络分析:发展脉络与理论构建[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5):192—199.
[5] 李涛. 10家企业社工机构在行动——北京协作者:社会融入视角下的本土企业社会工作探索[J].社会与公益,2013,5(1):45.
[6] 李涛. 社会组织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进程中的功能和角色——北京协作者参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经验总结与思考[J].社会与公益,2012, 8(1):31—36.
[7] 顾江霞. 政府购买服务契约的权力运作逻辑——基于珠三角B市购买社会服务的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4):34—41.
[8] 宋琳琳,孙萍. 中国建筑节能政策网络分析——行动者、网络结构与网络互动[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14(4):334—338.
[9] 王名. 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5—34.
[10] Gregory D S,郭超,邱宜轩,等. 社交媒体与社会公益:非营利组织如何使用"脸书"与公众沟通?[J].中国第三部门研究,2011(1):40—54.
[11] 康晓光,郑宽,蒋金富,等. NGO与政府合作策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1—62.
[12] 蔡宁,胡养成,张彬. 企业与非营利组织合作获取竞争优势的机理[J].科学学研究,2006,24(3):439—443.
[13] 康晓光,冯利. 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14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5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