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少雄. 西方大众高等教育的困境与我们的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 2006, 27(2):14-25.
[2] 潘懋元,吴玫. 从高等教育结构看大学生就业问题[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4(6):4-6.
[3] 李志仁.关注教育过度[J].高教探索, 2000(4):68-69.
[4] 胥秋.从过度教育现象看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失衡[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6, 22(1):10-13.
[5] 刘金菊.中国人口的教育过度:水平、趋势与差异[J].人口研究, 2014, 38(5):41-53.
[6] 夏再兴.对我国高等教育过度问题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03, 24(6):34-37.
[7] 谢维和,文雯,李乐夫.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结构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69.
[8] 王根顺,李红英.中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1):8-10.
[9] National Science Board. Science & Engineering Indicators 2014[R]. Arlington VA: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B 14-01),2014:8,25.
[10] 赵宏斌.论高等教育投资风险与教育过度的关系[J].江苏高教, 2003(6):102-105.
[11] 冯向东.高等教育结构:博弈中的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 2005, 26(5):1-5.
[12] 孟建伟.教育与生命——关于教育的生命哲学的思考[J].教育研究, 2007(9):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