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晓明,吴万生,沈维政.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3):6-7.
[2] LANDSTRÖM H, ÖSTRÖM F, HARIRCHI 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tudies one or two fields of research[J].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 Management Journal, 2015, 11(3):493-509.
[3] 门瑞雪.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估及评价模型的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10(31):25-26.
[4] 刘象超.基于AHP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数学模型构建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9.
[5] 高明,李琳.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促进因素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6):183-184.
[6] 刘沁玲.创新型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中国大学生初次创业案例的调研[J].科技管理研究,2013(24):65-69.
[7] 赵子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评价标准的探索[J].科技展望,2016(7):344.
[8] 刘丽玉,林江豪.大学生创业评价体系及评估模型构建研究[J].中国培训,2016(2):16-17.
[9] 朱晖,刘超.用模糊数学模型对教学过程质量进行创新评价[J].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2006:519-523.
[10] 包东娥,张万琴,孙用明,等.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评选的数学模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128-131.
[11] 王道林.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判在高校网站评价中的应用[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6(2):293-2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