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守成.立足国际化人才培养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2(2):40-41.
[2] 江新兴,王欣欣.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2010(9):61-63.
[3] 刘秀玲,谭会萍,苗芳.国际化人才培养系统的构建与实施[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12(4):383-385,389.
[4] 季波,刘毓闻,陈龙,等.美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与启示——以美国五所知名研究型高校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73-80.
[5] ELLINGBOE B J, MESTENHAUSER J A. Reforming the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internationalizing the campus[M].Phoenix, Ariz:Oryx Press,1998:198-228.
[6] KNIGHT J. Internationalization remodeled:definitions,rationales and approaches[J].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04(8):5-31.
[7] 伊继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云南师范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4):7-9,23.
[8] 董凌波,冯增俊.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的反思与我国的现实选择[J].现代教育管理,2014(10):12-16.
[9] 刘扬,吴瑞林.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学生国际能力评价量表设计和检验[J].复旦教育论坛,2015,13(1):44-49.
[10] 刘扬,孙佳乐,刘倍丽,等.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学生国际能力测评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5,13(3):77-83.
[11] 刘扬,马荧,李名义."一带一路"倡议下研究生国际能力的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2):1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