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牛凯.构建少年司法的社会支持体系[N].人民法院报,2018-04-25(5).
[2] 方琳琳,赵军蒙.少年法庭机构改革刍议[J].山东审判,2017,33(5):79-84.
[3] 方芳.我国少年家事审判制度的构建[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35(5):137-140.
[4] 王定东.家事纠纷的行政解决机制构建研究[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21):92-95.
[5] 罗显斌,任文启.新时代人民调解创新发展的思考[J].中国司法,2018(12):45-51.
[6] 高英姿,骆东平,周欢,等.运用调解手段化解司法鉴定投诉纠纷问题探究[J].中国司法鉴定,2019(1):53-58.
[7] 《中华法学大辞典》编辑委员会.中华法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804.
[8] 文正邦.论行政司法行为[J].政法论丛,1997(1):17-20.
[9] 熊文钊.现代行政法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480.
[10] 朱最新.社会转型中的行政调解制度[J].行政法学研究,2016(2):72-77.
[11] 张海燕.大调解视野下的我国行政调解制度再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12(1):53-56.
[12] 李祖军.调解制度论:冲突解决的和谐之路[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211.
[13] 金艳.行政调解的制度设计[J].行政法学研究,2005(2):78-84.
[14] 刘显鹏,蔡晨.刑事和解制度在未成年人案件处理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2(3):120-124.
[15] 王统.现实与重构:"中国式"的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7,29(4):49-53.
[16] 杨旭.意大利少年刑事调解制度及其启示[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5,28(3):104-113.
[17] 狄小华.论我国少年司法体制的构建[J].刑事法评论,2015,37(2):505-528.
[18] 翟树杰,马爱萍.家事纠纷诉讼调解转介机制研究[J].社科纵横,2019,24(10):98-103.
[19] 齐凯悦,王彩霞.论家事纠纷诉讼与非诉讼协同解决机制的构建[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3):45-51.
[20] 罗智敏.改革开放以来的行政调解:适用瓶颈与解决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18(10):35-39,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