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本武,齐峰.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5(2):3-11,158.
[2] 吕岩威,孙慧.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4(1):128-143.
[3] 黄海霞,张治河.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15(1):150-159.
[4] 钟廷勇,安烨. 文化创意产业技术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基于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HSFM)的实证分析[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4(1):69-75,103,159.
[5] 吕健. 市场化与中国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 中国软科学, 2013(2):64-80.
[6] 乐祥海,陈晓红. 中国文化产业技术效率度量研究:2000-2011年[J]. 中国软科学, 2013(1):143-148.
[7] 何枫,祝丽云,马栋栋,等. 中国钢铁企业绿色技术效率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15(7):84-98.
[8] 石风光,周明. 中国地区技术效率的测算及随机收敛性检验——基于超效率DEA的方法[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1(1):23-30.
[9] 殷凤,张云翼. 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世界经济研究, 2014(2):75-80,86,89.
[10] 高鸣,宋洪远. 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空间收敛及功能区差异——兼论技术扩散的空间涟漪效应[J]. 管理世界, 2014(7):83-92.
[11] 黄祖辉,王建英,陈志钢. 非农就业、土地流转与土地细碎化对稻农技术效率的影响[J]. 中国农村经济, 2014(11):4-16.
[12] 马林静,王雅鹏,吴娟. 中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空间非均衡与收敛性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 2015(4):4-12.
[13] 孙才志,赵良仕,邹玮. 中国省际水资源全局环境技术效率测度及其空间效应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4):553-563.
[14] 张标,张领先,傅泽田,等. 我国蔬菜生产技术效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黄瓜和茄子为例[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6(12):133-143.
[15] 王欢,穆月英. 基于农户视角的我国蔬菜生产资源配置评价——兼对三阶段DEA模型的修正[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4(6):221-231.
[16] 吕超,周应恒. 我国蔬菜产业生产效率变动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11(9):92-94.
[17] 鲁强. 中国大中城市蔬菜生产技术效率提高了吗?——基于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J]. 宏观质量研究, 2017(1):74-90.
[18] 左飞龙,穆月英. 我国露地番茄生产效率的区域比较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3(4):64-68.
[19] 孔祥智,张琛,周振. 设施蔬菜生产技术效率变化特征及其收敛性分析——以设施番茄为例[J]. 农村经济, 2016(7):9-15.
[20] 王亚坤,王慧军.我国设施蔬菜生产效率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5(2):159-166.
[21] 苑颖,王冠雄,杨春河,等. 不同组织模式下设施蔬菜生产效率分析——基于农户调研数[J]. 天津农业科学, 2016(10):80-83.
[22] 冯献,李瑾,郭美容. 基于节水的北京设施蔬菜生产效率及其对策研究[J]. 中国蔬菜, 2017(1):55-60.
[23] 孙瑞华,韩书爱,陈强.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山东省蔬菜产业生产效率分析[J]. 河南科学, 2014(6):1119-1124.
[24] FARREL M J.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on efficiency[J]. Journal of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1957,120(3):253-281.
[25] 陈强. 高级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