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娜,王静.通用航空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423.
[2] 高启明,金乾生.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特征、关键问题及模式选择[J].经济纵横,2013(4):98-102.
[3] 加快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J].中国行政管理,2015(12):94-96.
[4] 吴宏元,丁洪峰.基于回归分析的通航发展要素模型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2,28(2):60-62.
[5] SABATIER P, JENKINS-SMITH H. Policy change and learning:An advocacy coalition approach[M].Boulder,CO:Westview Press,1993:13-56.
[6]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81.
[7] 杰伊·沙夫里茨,卡伦·莱恩,克里斯托弗·博里克.公共政策经典[M].彭云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8-19.
[8] 中国通用航空运输协会通用航空分会.中国通用航空发展报告2015[EB/OL]. (2016-05-24)[2016-08-30]. http://www.ce.cn/aero/201605/24/t20160524_11940007.shtml.
[9]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M]. 余逊达,陈旭东,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36.
[10] 谭江涛,彭淑红.农村"公共池塘"资源治理中的集体行动困境与制度分析——基于安徽桐城市青草镇黄砂资源过度采集问题的个案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3(1):79-90.
[11] 刘钢.发改委解读:扩大低空空域开放,突破通用航空业增长瓶颈[EB/OL].(2016-06-03)[2016-08-18].http://www.gov.cn/zhengce/2016-06/03/content_5079363.htm.
[12] 刘爱玲,张冀满.从社会文化价值因素和社会结构看中国现代科学落后的原因——李约瑟难题再探[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30-32.
[13] 范永茂."异地高考":倡议联盟框架视角下的政策变迁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6(5):94-101.
[14] 许凡.工业技术对通用航空业影响研究[J].工业设计,2016(5):170-171.
[15] 孙柏瑛.当代地方治理——面向21世纪的挑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0.
[16] 陈玲,赵静,薛澜.择优还是折衷?——转型期中国政策过程的一个解释框架和共识决策模型[J].管理世界,2010(8):59-72.
[17] 杨瑞龙.我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三阶段论——兼论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J].经济研究,1998(1):3-10.
[18] 王子约,盛媛.媒体:中国经济频繁"被第一",中美人均GDP差50年[EB/OL].(2014-10-10)[2016-10-02].http://finance.ifeng.com/a/20141010/13173657_0.shtml.
[19] General Aviation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GAMA). 2015 General aviation statistical databook & 2016 industry outlook[EB/OL].(2014-10-10)[2016-10-02].http://www.gama.aero./media-center/industry-facts-and-statistics/statistical-databook-and-industry-outlook.
[20] 杨燕明.发展通用航空业,带给人民更多获得感,发展通用航空业,带给人民更多获得感[EB/OL]. (2016-05-05).http://www.gov.cn/zhengce/2016-05/05/content_5070476.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