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文煊.信赖保护原则在商标确权行政案件中的适用[J].人民司法,2010(4):103.
[2]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中国行政审判案例(第121-160号案例):第4卷[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77-81.
[3] 赵雪雁.信赖保护原则在法律适用选择中的运用[J].人民司法,2009(10):103-106.
[4] 林三钦.违法受益行政处分受益人之信赖保护——以金钱或可分物给付之受益行政处分为中心[J].中研院法学期刊,2011(9):10.
[5] 刘飞.信赖保护原则的行政法意义——以授益行为的撤销与废止为基点的考察[J].法学研究,2010(6):17-18.
[6] 洪家殷.论信赖保护原则之适用——司法院大法官释字第五二五号解释评析[J].台湾本土法学杂志,2001(27):42.
[7] 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M].高家伟,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208.
[8] 林三钦.信赖保护原则与法令不溯及既往[J].政大法学评论,2007,100:13-74.
[9] 许宗力.行政处分[M]//翁岳生.行政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634-664.
[10] 王锴.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与生效之区分[J].政治与法律,2012(10):114.
[11] 叶必丰.行政行为的效力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19.
[12] 张兴祥.行政法合法预期保护原则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4-25.
[13] 陈伏发,乐宇歆.复效行政行为的信赖保护判断[J].人民司法,2008(14):103.
[14] 邓楚开.论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J].山东社会科学,2013(5):104-105.
[15] 杨小君.契约对行政职权法定原则的影响及其正当规则[J].中国法学,2007(5):75.
[16] 周佑勇.行政不作为的理论界定[J].江苏社会科学,1999(2):47.
[17] 李建良.论行政法上的意示表示[J].台北大学法学论丛,2002,50:50.
[18] 叶必丰.行政不作为略论[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6(5):13.
[19] 李建良.论多阶段行政处分与多阶段行政程序之区辨——兼评最高行政法院96年度判字第1603号判决[J].中研院法学期刊,2011(9):326.
[20] 林三钦.行政法令变迁与信赖保护——论行政机关处理新旧法秩序交替问题之原则[J].东吴大学法律学报,2004(1):164.
[21] 耿宝建.法规变动与信赖利益保护[J].法学,2011(3):37.
[22] 李惠宗.行政法要义[M].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7:117.
[23] 吴志正.民事因果关系逻辑性序说[J].台大法学论丛,2007(3):387-389.
[24] 陈淳文.违法受益行政处分与信赖保护[M]//汤德宗,李建良.2006年行政管制与行政争讼.台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学研究所:31-33.
[25] 章剑生.行政许可审查标准:形式抑或实质——以工商企业登记为例[J].法商研究,2009(1):99-100.
[26] 谢祥扬.信赖保护原则与授益行政处分撤销废止之损失补偿[J].万国法律,2009,16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