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8-2204
CN 11-3979/C

2009年  22卷  第2期

栏目
2009年, 第22卷, 第2期
论文
摘要:
针对航空制造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评价案例,分析了航空制造企业中的知识资源构成,以企业对其内部主要知识资源的管理情况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对航空制造企业知识管理能力进行评价的多层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三角模糊数理论和模糊层次分析法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模糊数的模糊层次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到航空制造企业知识管理能力评价问题中。这种评价方法适用于被评价对象的性能无法具体量化、指标权重不易判断的多层次指标综合评价问题。最后以某航空制造企业知识管理能力评价结果给出了该方法的应用。
摘要:
领导有效性是目前理论研究的焦点之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 对跨文化背景下领导行为有效性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以变革性领导行为为理论背景,以近15年来有关变革型领导与员工工作满意度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水平元分析(HL M)的方法,从东西文化的角度进行跨文化分析。结果显示,变革型领导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存在东西文化的差异,并且在东方文化下,变革型领导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更为显著。
摘要:
以显示比较优势系数(RCA)作为反映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指标,以外包指数和市场集中度为解释变量,实证分析了外包对中国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外包对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论文还以实证分析的结论为依据,提出了加强软件开发能力、提高软件产业集中度等政策建议。
摘要:
基于超高频数据建立了久期、价差和波动性的联立动态模型,并研究了流动性指标和波动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度量流动性的交易速度和交易成本与市场波动性有显著的相互影响。因此,管理层应该控制交易成本,防止市场过分波动,使市场达到流动性充分和价格稳定的有序状态。
摘要:
失业本质上是伴随经济运行与调整的必然现象,意味着劳动力需要顺利地完成就业与失业状态之间的自由转换,从而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现有失业保险机制存在固有的缺陷 ,属于一种被动的政策,而非积极的政府行为。就业保障是失业治理在根本思路上的转变, 公平与效率应当是基本立足点。在当前形势下,推行积极的就业保障应当成为中国劳动就业政策的首要目标。
摘要:
在风险社会下,人类由于知识的局限性将面对更多不确定性并制造出巨大的风险,而这种风险因在精细分工的社会"普遍的共谋"下产生而导致责任界定的困难,由此带来"有组织的不负责任"。基于此,政府将不可避免地面对诸多防不胜防的公共危机,然而,"有组织的不负责任"却为寻找真正的责任者设置了障碍。在以国家为中心的治理形态下,政府将难免陷入社会"重责政府"的困境。走向国家、市场、公民社会共同治理是政府摆脱困境真正实现"服务型政府"的解决之道。
摘要:
空间环境保护是1967年《外空条约》确立的空间法中的一个基本原则,而且诸多空间法条约的条文也有这个原则的具体体现。但是这些条文并不能有效解决空间环境问题,特别是空间碎片带来的环境问题。这种系统的法律制度的缺失与"空间碎片"没有统一的定义有关。虽然各国对空间碎片问题采取了许多技术措施,但是制定一个统一的法律制度仍然是必要的。
摘要:
分析了中国和欧盟有关航空承运人告知义务的法律规定,指出中国法律在这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欧盟法律的可借鉴之处。同时考察了中国法院近年审结的有关航空承运人告知义务的案例 ,在此基础上,对承运人如何履行告知义务进行了详细讨论。文章认为,承运人应将与航空旅客运输相关的规定、行业惯例等以书面的方式,全面充分、清晰明白地告知旅客。
摘要:
为促进通用航空事业的发展,中国的通用航空法律制度亟待完善。中国须按照国际法规定重新界定通用航空的法律定义,完善通用航空法律法规体系,修改有关规定,规范对社会生活有重大影响的通用航空活动,为通用航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保障环境。
摘要:
卢梭的自由学说有别于其他人,他认为人类的各种束缚妨碍了自由。其所处时代的特色导致其学说的内在张力,内在分别从自然状态和完善社会组织这两个角度出发解除束缚,形成了具有双重性的自由学说,产生了无政府主义和整体主义两种不同的学说。这两种学说均从宇宙观、社会制度和个人三个层面来建构自己理想的自由状态。文章通过这个路径,分析了一个真正立体的卢梭所在。
摘要:
一般意义上讲,证成国家的理论是针对无政府主义者对国家的反对,证明国家的存在是审慎理性的,道德上可接受的。大卫·施密茨(David Schmidtz)在其文章"证成国家"中给出了证成国家的两种方式,即目的论的证成与自生证成,前者在于说明国家的存在是有益的,并优于无政府状态,而后者在于说明国家的产生过程没有侵犯道德边界。
摘要: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憎恶身边人们的"虚伪话",以至于要装聋作哑、弃绝言语。文章利用社会语言学理论分析导致他这一反应的原因。通过引入语言变体、言语社区等概念,分析小说中描述的一些纽约中产阶级市侩言语行为的社会语言学动因。言语行为在他们那里成为炫耀和展示权势、地位的工具。言语行为也表现出小说呈现的纽约城"混凝土丛林"弱肉强食之残酷竞争法则的影响。
摘要:
目前语言学习领域中的元认知研究已经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文章从语言学习的整体 过程、阅读理解、听力、写作、翻译和词汇学习几个方面出发,对国内元认知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通过对这些研究的比较和分析,总结其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待探索的问题。
摘要:
探讨了多元文化背景下原语文化意识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关系及其重要性。在分析原语文化意识缺失现象及其后果的基础上强调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中单纯目标语文化的输入是不够的,原语文化意识的丧失意味着学习者语言交际中整体社会背景支持的残缺。文化的多元性 、语言交流的双向性、交际能力的内涵以及教学的本土环境决定了原语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不可缺性。外语教师自身传播多元文化的意识、外语教材中输入内容的合理分配及中国文化课程设置等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摘要:
小句可以联结成复句和句群,正是后二者为小句提供了语义由小到大的拓展空间,小句对全译理解具有顾后作用,顾后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复句和句群的照顾与考虑。即小句理解要顾及下文或后文中比它大的语言单位,即复句和句群,包括小句推进复句的理解、小句理解受控于复句、小句延展句群的理解和小句理解受制于句群。
摘要:
能力本位是与市场经济的内在本质相适应并作为其文化价值基础的核心理念。文章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理念,根据"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实践,分析了"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培养能力问题,提出了培养学习能力、丰富能力化教学内容和提升能力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等措施。
摘要:
在探讨大学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确立了大学文化建设的四个维度: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并从此四个维度出发,构建了评价大学文化建设评分依据的三级指标体系,提出了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方法和评估模型。所提出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为检验大学文化建设成效提供了可操作性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改善大学文化建设无据可依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