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8-2204
CN 11-3979/C

主流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建构与建设现状

张悦, 张宏伟

张悦, 张宏伟. 主流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建构与建设现状[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4(2): 39-45. DOI: 10.13766/j.bhsk.1008-2204.2021.0012
引用本文: 张悦, 张宏伟. 主流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建构与建设现状[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4(2): 39-45. DOI: 10.13766/j.bhsk.1008-2204.2021.0012
ZHANG Yue, ZHANG Hongwei. Social Governance Function of Mainstream Media: Construction and Status Quo[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1, 34(2): 39-45. DOI: 10.13766/j.bhsk.1008-2204.2021.0012
Citation: ZHANG Yue, ZHANG Hongwei. Social Governance Function of Mainstream Media: Construction and Status Quo[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1, 34(2): 39-45. DOI: 10.13766/j.bhsk.1008-2204.2021.0012

主流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建构与建设现状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张悦(1984—), 四川成都人, 副教授, 博士, 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与社会、新闻业务变革

  • 中图分类号: D63;G210.7

Social Governance Function of Mainstream Media: Construction and Status Quo

  • 摘要:

    媒介作为社会结构的重要子系统,在传播信息与协调社会各组成部分正常运转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面临日益复杂多元的社会环境,发展中国主流媒体的服务功能,对赋能社会治理十分必要。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从6家中央、省级、县级媒体案例入手,就其在政务服务、党务服务和民生服务三方面功能建构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在民生服务领域目前县级融媒体的相关内容建设走在前列,中央媒体仍注重内容建设,而省级媒体的服务目前没有找准发展方向。

    Abstract:

    A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components of the social system, media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ng social operation. Due to the increasing complex and multivariate social environment, it is dispensable and vital for the mainstream media of all levels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governance. Taking six APPs of central, provincial and county level for instance, the research analyses the government, Party affairs and livelihood services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and status quo of mainstream media,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tructural functionalism. The county level new media steps ahead in social service, media of central level still attaches more attention in information content providing, while the provincial level media has yet found a way to take part in social governance.

  • 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因其传播特性主要承担了新闻传播、思想宣传和文化传承等社会功能。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各种新生的问题也不断对国家的社会治理提出新要求。面临风险时代的新常态,藉由媒体融合战略,探究主流媒体如何完善自身发展、提升服务能力、赋能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社会是由不同结构功能层面的部分组合而成的整体系统,类似生物有机体系统,其组成部分各自承担功能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奥古斯特·孔德[1]“社会有机体论”的影响下,人们对社会的理解脱离了抽象的束缚, 能够以科学和实证的角度来研究社会。塔尔科特·帕森斯[2]在此基础上,将社会系统拆分为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个结构组成的系统,分别执行“目的达成”“适应”“模式维持”“整合”四项功能来维持系统整体的动态均衡秩序,这一观点对理解社会系统的组成运行启发甚远。伴随社会分工细化及信息化发展,社会各子系统随之不断分化和融合,大众媒介逐渐成为社会系统中的重要子系统,在协调社会组织与领导各利益群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世纪40年代,以罗伯特·默顿为代表的经验功能主义学者在媒介研究中着重考察了其工具属性,认为媒介作为传播和宣传工具,服务于维护现行社会秩序。汉诺·哈特[3]在罗伯特·默顿媒介功能观背景下,考察了媒体和控制利益群体的工作,再次强化了媒介被赋予了重要社会角色的认知。可见,在社会系统中,媒体通过信息传递、意义解释和关系协调发挥着自身社会功能,实现社会整合和模式维护,在服务社会上层建筑、维护现行社会秩序、实现社会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对媒介社会功能的考察应该置于技术迭代与社会发展的动态环境中,但在讨论媒介技术如何赋权公众,赋能社会治理前,应先追溯“赋权”这一概念的来源。“赋权”概念由英文单词“Empowerment”翻译而来,最早是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巴巴拉·所罗门于《黑人赋权:社会工作与被压迫的社区》(Black EmpowermentSocial Work in Oppressed Community)一书中提出,意为增权赋能[4]。网络技术赋权媒介组织,使其具备新的功能特征,相对于过去的传统媒体,网络新媒体拥有更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得以既让公众获得增权,又赋能社会治理。一方面,新媒体传播突破了单向束缚,在一定层面实现了“用户赋权”,打破了以精英阶层为媒介内容生产者的传统模式,拥有用户新身份的公众在新媒体中开始扮演信息的传播者与生产者的双重角色[5];另一方面,媒体因互联网的赋权增强了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从而提升了舆论引导、舆情监测、社会规范等社会功能。因此,媒体在社会系统中正充当愈发重要的角色,既是信息传播的渠道、社会舆论的工具、观点表达的平台,又为社会治理增权赋能提供了新的实现途径。

    社会治理离不开传播媒介的功能效用,但传播媒介作为社会子系统,其功能不具有自足性。一则,与社会各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种种复杂的利益交合;另外,天然地依赖于传播技术。因此,媒介具备两面性,既可以为善用、又可能为恶用[6]。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经由各类媒体和平台传播的信息,无论图文还是音视频,在极短的时间内都能实现大规模传播,影响整个社会舆论场。“这种惊人的传播力用好了造福国家和人民,用不好就可能带来难以预见的危害”[7],因此,需要用辩证的眼光来审视媒介功能。

    具体到中国的传播情境和社会语境下,作为传播主力军的主流媒体在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就需要及时强化定位、更新任务:在工作导向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传播立场上维护舆论场稳定、传播正能量、宣扬主流价值观;在顶层设计上,作为网络参政议政这一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渠道需得到足够重视;在实践层面上需得到科学引导和有序监管[8]

    具体如何善用媒体以实现对社会治理的增权赋能,则需要着重落实到服务这一核心。媒体之所以具备诸多社会功能,源于对社会公众的有效传播能力、聚合能力和引导能力。今天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型传播关系,其主要特点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互动、分享、交流,相较以往传播关系拥有更大的活力、更强的黏性。以服务作为目标之一构建媒体平台为实现连接用户提供了现实可能。宋建武[9]分析当今传统媒体式微的核心原因就在于其失去了网络空间社会信息整合地位,失去了对渠道的垄断地位,而破局之道就是以服务为核心构建用户平台。谢新洲[10]在对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论述中,将服务作为诸多要素的重要落点,用以实现吸引群众、赢得群众、引导群众的目的。相比传统媒体,具备多重垂直服务功能的综合性新媒体平台,具备更强的用户吸附能力,客观上拥有更强的社会连接力、传播力和影响力[11]。因此,为实现传播媒介对社会治理的有效增权赋能,其发展具体落点和核心均在于服务。

    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和社会公器的大众媒介,其社会治理功能的构建首先应放在社会发展和治理体系变化的时代背景中考量。来自传统与现代、全球与地缘等方面的诸多挑战在客观上要求推进社会治理的变革。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有效地实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可以从政治层面来考量。而媒介作为社会的重要子系统,在互联网的赋权下,所发挥的能动作用愈发突出。塞缪尔·亨廷顿[12]针对社会现代化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指出,新的变化将促成新的社会需求,从而对既有秩序构成挑战,而应对的办法就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制度化的水平。面对新特征、新要求、新环境、新挑战,正确地分析社会系统相关要素,可以帮助人们从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剖析出稳定的结构要素及其本质关系。陈振明[13]从社会治理的结构、主体、互动关系等因素出发,以社会治理所实现的目标和影响因素为标准,围绕社会治理功能的具体达成划分,将社会治理划分为以下三个基本维度,即社会控制、社会服务和激发社会活力。这一理论架构明晰地划分了社会治理的三块重要领域,但却没有进一步细化研究三个维度的实现路径、功能效用和渠道工具。

    在社会系统各层面中,政治在相当程度上发挥着统领性的作用,文章侧重从政治层面论述媒介赋能社会治理的构建途径。燕继荣[14]分析了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变迁,指出传统治理秩序面临流动性、复杂性、民主化三个方面的挑战,对此需要打造开放、协商、包容的政治治理体系。这一观点在社会发展变迁的过程中肯定了政治在治理体系中的重要性。金太军和鹿斌[15]则从关系角度,指出了社会治理结构的创新在于合理调整国家与社会这对关系。实际上,国家的运行有赖于政治,或者可以说国家是政治运行的平台和结果。而政治需要媒介,马克斯·韦伯[16]也曾指出:“所有重要的政治家都需要新闻界的影响力,因此也需要与新闻媒介保持联系。”从政治角度出发,媒介具体发挥哪些功能实现社会治理赋能,吴乐杨[17]提供了一个具有参考意义的思路,他在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和小G·宾厄姆·鲍威尔的《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一书中对政治体系划分的基础上,从体系、过程、政策三个层面分析了媒体赋能治理的功能:在体系层面,媒体履行政治社会化功能、党务交流功能;在过程层面,媒体发挥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功能;在政策层面,媒体发挥介入公共政策的输入与制定过程功能和推动公共政策的输出和反馈功能。

    《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针对中国社会新特征和媒介呈现的新特点,强调了建设“四全”媒体以应对新闻舆论工作在社会治理层面遇到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在构筑全媒体传播体系的目标下,主流媒体服务功能的建设要做到坚持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强化媒体与受众的连接。宋建武[11]肯定了其中对服务功能的重视,认为这是一个重要而显著的发展,通过服务功能的建构,一方面能防止新闻媒体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更好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群众路线;另一方面也是媒体互联网思维运用的必然结果。针对全媒体体系重要一环的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谢新洲[10, 18]对服务功能同样非常重视,以县级融媒体中心为例,提出新型主流媒体的功能设计应为“1+N”,“1”即舆论引导功能,为支撑“1”;更要完善“N”的建设,包括“政务服务”“党务服务”“公共服务”等功能设计。

    综上所述并结合媒体自身特质、社会功能和社会对媒体的新需求,文章对主流媒体社会治理功能的实现做出以下构建:①完善政务服务,成为政府履职尽责的重要渠道和平台,包括政务办理、政务信息公开、网络问政; ②提供党务服务,即媒体的党建服务功能,通过媒体平台实现各级党组织的理论学习和沟通联系,强化党建工作,同时还可以动员普通群众积极地与党组织互动,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包括党务资讯、线上学习、党员沟通; ③覆盖民生服务,为更加全面地满足广大群众的生活需求,通过互联网扩大服务的对象和范围,提供教育、医疗、水电等服务,对媒体聚合用户,提高用户黏性,增加“造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分别从中央、省级、县级三级媒体机构中选取6家具有代表性的媒体,对其客户端做深入观察。在中央媒体(以下简称“央媒”)中选取“新华社”客户端(版本号:7.1.3)和“人民日报”客户端(版本号:7.1.9)作为观察对象;在省级媒体(以下简称“省媒”)中选取位属同一省域、分属于四川日报社与四川广播电视台的“川观新闻”客户端(版本号:7.1.0)与“四川观察”客户端(版本号:4.2.10)作为观察对象;县级媒体(以下简称“县媒”)方面,选取具有标杆和建设指导意义的浙江省长兴县“掌心长兴”客户端(版本号:4.1.0)和江西省分宜县“画屏分宜”客户端(版本号:3.02.01)作为观察对象。通过观察、分析这6家媒体客户端的平台结构,聚焦其在服务功能方面的建设现状,对一定时段内推送呈现的文本信息特征做归纳整理。为排除因平台个性化推荐算法对信息流推送的影响,在登录时使用未注册绑定过任何平台和账号的手机号码申请新账号分别登录人民日报客户端和新华社客户端,同时关闭客户端定位权限,以求最大程度消除算法等因素的影响,以期对当前媒介治理功能的构筑现状得出合理的阐述与推论。

    在中国的媒体体系中,央媒、省媒、县媒各有其不同的媒介定位和资源优势。根据其不同的特质,不同层级媒体客户端在具体媒体实践中呈现出差异化的发展状况。作为党领导下新闻事业的中坚力量,各级主流媒体承载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舆论导向功能,在社会治理的增权赋能方面更具有思想风向标的重要意义。通过对上述客户端平台结构设计的观察,各平台的服务功能建设现状如表 1所示。

    表  1  媒体客户端服务功能建设现状
    服务功能 央媒客户端 省媒客户端 县媒客户端
    新华社 人民日报 川观新闻 四川观察 掌心长兴 画屏分宜
    政务服务 政务办理 × × × ×
    政务资讯
    网络问政 × ×
    党务服务 党务资讯
    线上学习 × × × × ×
    党员沟通 × × × × ×
    民生服务 生活便民服务 × ×
    注:“√”表示具有相关内容(不论丰富程度如何);“×”表示缺失相关内容。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根据表 1,不难发现,央媒、省媒与县媒在服务功能建设上总体呈现着差异。

    首先,资讯内容方面,三级媒体客户端都建设得较为完善,如政务资讯和党务资讯服务,6家客户端都具有相关内容并且较为丰富,反映出各级主流媒体作为现代传播体系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其主要职能首先在于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这亦是其立身之本。

    其次,在政务办理、线上学习、党员沟通、生活便民服务方面,三级媒体客户端在功能建设上则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政务办理方面,央媒与省媒均没能提供该项服务,县媒在该方面建设显然更加完备。究其原因,央媒和省媒在连接基层、沟通民众方面缺乏有效的渠道和对应的资源,因此在全国和省域范围内要做到有效连接沟通群众和提供服务,其成本高、难度大;在整个传播体系中,央媒与省媒若投入较多的资源来建设基层服务功能,则会相对地导致与县媒在服务功能方面的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而县媒得益于最贴近基层的特点,加之近年来在顶层设计层面被赋予连接基层、服务群众、引导舆论的重要职能,因此在服务功能的构建上,其数量和覆盖面明显超过央媒和省媒。

    再次,网络问政服务方面,除县媒外,人民日报客户端作为央媒在网络问政服务方面的建设较为完备,在平台搭建、服务覆盖、问政反馈等方面均呈现了相对专业化的构建。央媒在舆论监督领域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影响力,并以此在服务的建构上积极发挥资源优势;县媒虽然影响力有限,但却与用户有最近的空间距离,最能直接连接地方政府与公众。网络问政服务的提升是县级融媒体建设的题中之意,就目前的建设状况来看,县级融媒体确实在着力加强这方面的服务。

    最后,在提供线上学习和党员沟通平台方面,只有画屏分宜客户端设置了相关内容,说明在全国范围内,媒体为党务工作提供的服务还非常有限,这也是未来主流媒体可以着力提升的方向。

    据此,可见各级媒体因定位与优势差异,在服务功能设计上各有侧重;各级媒体在赋能社会治理、构筑治理功能方面的角色和实现路径存在明显差异。

    通过对两家央媒客户端的功能设计和结构的观察发现,央媒客户端在新闻宣传功能的呈现上显著优于服务功能。笔者于2021年1月6日当天对人民日报客户端“热点”栏目和新华社客户端“要闻”栏目发布的215篇报道做了整理与归纳。

    通过对内容主题等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结果如表 2所示。在民生服务方面,与之相关的文章仅有一篇通知推广类报道,标题为《周知!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统一为12345》,当日其余的内容均与媒体服务无关。另外,有关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报道占比高达40.9%,表现最为突出。不难发现,央媒在疫情报道方面表现了极高的重视程度,发挥了及时发布、跟进报道、破除谣言、稳定舆论的重要作用。近期国内绝大部分地区受极端寒潮天气的影响,与其相关的文章达18篇,也略多于其他主题,体现了央媒对公众日常生活方面的关注与重视。此外,主旋律报道在两家央媒客户端中都出现了较高频率的推送,在一天之内推送达16篇,凸显了央媒对自身旗帜引领定位的深度践行,在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他内容较多的报道则出自经济金融、军事、香港事务等领域。

    表  2  央媒客户端“热点”“要闻”报道整理
    央媒客户端 内容主题 数量/篇 相关报道标题(示例)
    新华社客户端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内) 21 《河北新增确诊病例行动轨迹公布》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际) 6 《美国确诊病例突破2000万》
    寒潮 7 《寒潮成2021“开年暴击”》
    主旋律 5 《扭曲“奋斗观”当休矣》
    经济金融 5 《一波促消费政策来袭!》
    军事 2 《新年度首飞!直击训练战机空中对抗》
    香港事务 2 《香港警方拘捕戴耀廷等50多人》
    其他社会新闻 33 《“饿了么”起诉“饿了吗”》
    人民日报客户端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内) 52 《河北南宫新增1例确诊病例、2例无症状感染者》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际) 9 《英国新冠确诊累计超277万例》
    寒潮 11 《寒潮蓝色预警继续发布》
    主旋律 11 《致敬:寒冬里的守护者》
    经济金融 6 《财政部长刘坤:详解2021年积极的财政政策》
    军事 5 《燃!空军招飞大片来了》
    香港事务 4 《香港特区政府:绝不容忍颠覆政权罪行》
    民生服务 1 《周知!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统一为12345》
    其他社会新闻 35 《男子熬制2700斤劣质猪油获刑》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综上可知,央媒客户端在日常的报道中的内容特点可以概括为方向引领、聚焦热点、稳定舆论、广泛覆盖。据此推论,当前央媒客户端在整个社会体系中侧重于发挥新闻宣传功能,在舆论工作中起着举旗定向的作用,引领新闻工作方向。

    在省媒这一层面,通过对川观新闻客户端和四川观察客户端的使用与观察,发现其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的表现与央媒在舆论导向上的步调基本一致,在报道重大时事新闻时往往直接转载来自央媒的报道。在本省的新闻报道中,省媒是报道的主力军,还为市县报道提供聚合平台。在服务功能构建方面,省媒的建设完成度略好于央媒,但仍不及县媒。以川观新闻为例,其服务栏目没有在底栏或菜单频道栏,而且处于不显眼的二层级页面,所能提供的服务内容非常有限,局限于水、电、气、物业、电话的充值缴费业务接入,只有“地灾预警”服务还算既有特色又实用,体现了省媒的资源整合力。除此之外,省媒似乎还没有在媒体服务领域找到明确的发展路径。尽管缺乏出彩的建设成果,但省媒协调和完善着全国传播体系建构,发挥着承上引下的关键作用。目前,省媒在省域内内容聚合平台建设领域已经试水,未来可以进一步尝试成为服务聚合平台,推动省内各县媒服务互通,协调跨区域的媒体、网信服务。

    相比央媒和省媒在服务功能方面的开发情况,县媒在服务功能的建设成效明显,从平台结构设置上可见一斑。如图 1图 2所示,在主界面设计上,掌心长兴与画屏分宜两个客户端均设计有服务栏目,通过这一设计将服务模块置于最重要的位置。在服务内容上,囊括了从政务办理到日常生活几乎能够覆盖到的各项内容。政务服务链接网上办事大厅,生活服务接口办理平台,甚至连社交功能都具备,打造了供给县域内广大用户互相交流,提供工作、住房、美食、家装等信息资源共享、各取所需的生活服务平台。

    图  1  掌心长兴客户端平台结构
    图  2  画屏分宜客户端平台结构

    服务是县媒客户端的突出特色,原因如下:首先,与顶层设计要求、运营环境和财政状况有关。在顶层设计上,县媒作为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被赋予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的重要职能,决定了其在服务平台方面的发展侧重。其次,县媒客户端如需要发挥主流舆论阵地的功能,关键在于聚合用户,最大化提升对县域内的广大群众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而如何聚合用户,提升用户黏度,核心落点在本地化服务,用联系用户、服务用户弥补在信息传播领域相对于其他层级主流媒体的弱势,拓展媒体职能领域。

    新时代各级主流媒体重视服务功能,赋能社会治理,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通过服务群众,主流媒体能够更加深入全面地体会和理解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了解人民群众的呼声,更加实事求是地践行群众路线;同时媒介服务功能的提出,也是符合互联网思维的时代性产物。

    三级媒体之间的服务职能并不是孤立的,各级媒体统一协调,树立平台意识,才能最大化地实现对社会治理的赋能。对各级主流媒体新媒体平台的建设而言,不能留恋在舒适区内不肯破旧立新,要抛开已有的成果,在新闻报道的基本职能之外再次突破与创新,把媒体融合的传播题目放到社会治理命题上去思考[19]。建设探索中不能简单地追求大而全,需要根据自身平台和功能定位决定发展方向,用适宜的策略定位最大化发挥自身治理功能,助力社会治理。

    中央主流媒体作为中国社会舆t论最有力的引导力量和新闻工作的标杆,其工作重心侧重于新闻宣传,未来也可以尝试舆论监督之外的媒体服务职能,从国家大局角度统筹把握社会发展态势,从宏观层面赋能社会治理。省级主流媒体在发展中要做到“大格局、小切口”[20],成为介于央媒与县媒之间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大格局”要求省级主流媒体格局、站位要大,与央媒步调一致,成为省内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有力支撑;“小切口”要求聚焦服务于本省社会治理议题,服务省内公众。在建设重心上既要重视新闻宣传工作,又要做好政务服务与民生服务,更要扩展党务服务,连接党组织与党员。县级融媒体中心在重视新闻传播职能的同时,立足本地化,将服务作为特色内容,建立完善的服务平台,积极协调融媒体平台与县域内各政府部门、企业单位之间的连接,实现县域内政务服务、民生服务一体化,为公众提供高质量、全覆盖的特色媒体服务。并以服务为核心,将县级融媒体中心嵌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赋能社会治理。

    为建设真正具有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各级主流媒体应在信息传播功能之外依据各自优势和功能定位,积极构建、丰富媒体服务功能,充实媒介职能,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最终实现融合建设目标。

    注释:
    政务新媒体传播专题
    主持人语:随着移动互联网、视觉化传播、数字化传播的深入发展,政务新媒体进入“短视频”时代。自2018年始,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上,各类政务短视频账号呈现爆发性增长趋势,创制了大量的原创优质短视频,深受用户喜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期专题的三篇文章,聚焦于政务短视频的典型案例,集中讨论了这种视觉化政务新媒体的功能、价值与发展对策;从媒介属性和传播特质出发,藏族少年丁真的网络走红,启示人们政务短视频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政府营销传播方式,有益于构建一种政府与公民共创、共享的话语空间;基于话语实践的分析视角,政务公安抖音账号的多元化、多感官、去身份等特点为政民互动带来了诸多积极转变。在结构功能主义框架下,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政务新媒体,都提供了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路径,以期实现在政务、民生、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建构。
    ——贾哲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 图  1   掌心长兴客户端平台结构

    图  2   画屏分宜客户端平台结构

    表  1   媒体客户端服务功能建设现状

    服务功能 央媒客户端 省媒客户端 县媒客户端
    新华社 人民日报 川观新闻 四川观察 掌心长兴 画屏分宜
    政务服务 政务办理 × × × ×
    政务资讯
    网络问政 × ×
    党务服务 党务资讯
    线上学习 × × × × ×
    党员沟通 × × × × ×
    民生服务 生活便民服务 × ×
    注:“√”表示具有相关内容(不论丰富程度如何);“×”表示缺失相关内容。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央媒客户端“热点”“要闻”报道整理

    央媒客户端 内容主题 数量/篇 相关报道标题(示例)
    新华社客户端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内) 21 《河北新增确诊病例行动轨迹公布》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际) 6 《美国确诊病例突破2000万》
    寒潮 7 《寒潮成2021“开年暴击”》
    主旋律 5 《扭曲“奋斗观”当休矣》
    经济金融 5 《一波促消费政策来袭!》
    军事 2 《新年度首飞!直击训练战机空中对抗》
    香港事务 2 《香港警方拘捕戴耀廷等50多人》
    其他社会新闻 33 《“饿了么”起诉“饿了吗”》
    人民日报客户端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内) 52 《河北南宫新增1例确诊病例、2例无症状感染者》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际) 9 《英国新冠确诊累计超277万例》
    寒潮 11 《寒潮蓝色预警继续发布》
    主旋律 11 《致敬:寒冬里的守护者》
    经济金融 6 《财政部长刘坤:详解2021年积极的财政政策》
    军事 5 《燃!空军招飞大片来了》
    香港事务 4 《香港特区政府:绝不容忍颠覆政权罪行》
    民生服务 1 《周知!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统一为12345》
    其他社会新闻 35 《男子熬制2700斤劣质猪油获刑》
    下载: 导出CSV
  • [1] 奥古斯特·孔德. 论实证精神[M]. 黄建华, 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11: 29-38.
    [2] 塔尔科特·帕森斯. 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M]. 梁向阳, 译.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8: 37-39.
    [3] 汉诺·哈特. 传播学批判研究——美国的传播、历史和理论[M]. 何道宽,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11.
    [4] 孙奎立. "赋权"理论及其本土化社会工作实践制约因素分析[J]. 东岳论丛, 2015, 36(8): 91-95.
    [5] 喻国明, 王小龙, 郭剑楠. 智媒时代媒介的重新定义——依据社会化场域的范式[J]. 青年记者, 2019(28): 38-41.
    [6] 陈力丹. 大众传播的特点和信息生产[J]. 东南传播, 2016(5): 42-45.
    [7] 习近平. 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 共产党员, 2019(7): 4-5.
    [8] 刘云川. 善用新媒体创新群众工作方式[J]. 求是, 2014(8): 40.
    [9] 宋建武. 以服务构建用户平台是媒体融合的关键[J]. 新闻与写作, 2015(2): 5-9.
    [10] 谢新洲.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四梁八柱——融合、创新、引导、服务[J]. 新闻战线, 2019(3): 45-47.
    [11] 宋建武. 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内涵与媒体融合趋势[J]. 青年记者, 2020(27): 12-13.
    [12] 塞缪尔·亨廷顿. 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 李盛平, 杨玉生, 译. 北京: 华夏出版社, 1988: 8-59.
    [13] 陈振明. 社会控制、社会服务与激发社会活力——社会治理的三个基本维度[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4(5): 87-90.
    [14] 燕继荣. 社会变迁与社会治理——社会治理的理论解释[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4(5): 69-77.
    [15] 金太军, 鹿斌. 社会治理创新: 结构视角[J]. 中国行政管理, 2019(12): 51-57.
    [16] 马克斯·韦伯. 学术与政治[M]. 冯克利, 译. 上海: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8: 79.
    [17] 吴乐杨. 大众传媒在政治发展中的角色与功能——基于阿尔蒙德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视角的分析[J]. 理论导刊, 2013(4): 68-69.
    [18] 谢新洲.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理论与实践[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9: 102.
    [19] 詹新惠. 媒体深度融合正在进行时[J]. 青年记者, 2020(27): 108.
    [20] 欧勤扬, 蒋晓丽. 新时代主流媒体发展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路探究[J]. 出版广角, 2020(19): 6-9.
  • 期刊类型引用(25)

    1. 李怀胜. 从静态防御到动态安全:数据安全法律保护的范式变革. 法治研究. 2025(01): 118-131 . 百度学术
    2. 杨琴,吴玘玥.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流通使用的价值及安全. 贵州社会科学. 2024(04): 50-57 . 百度学术
    3. 徐昌登.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阈下我国外商投资数据安全审查制度症结与中国因应. 重庆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04): 63-76 . 百度学术
    4. 隋明志. 论党内法规数据安全制度的完善.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24(03): 53-59 . 百度学术
    5. 余立,张橦,黄萃. 面向公共数据融合的个人信息风险演化与保护机制. 现代情报. 2023(02): 158-167 . 百度学术
    6. 洪延青. 我国数据安全法的体系逻辑与实施优化. 法学杂志. 2023(02): 38-53 . 百度学术
    7. 闫宇晨. 数字经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义务:治理体系与改革建议. 科技管理研究. 2023(03): 168-175 . 百度学术
    8. 何群,林锦涛. 论我国数据法益刑法保护之法益内涵.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02): 59-67 . 百度学术
    9. 于雯雯. 论我国网络安全立法的双重定位及体系构成. 行政管理改革. 2023(07): 66-75 . 百度学术
    10. 吕思嘉. 中国参与《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挑战与因应. 宁夏社会科学. 2023(06): 119-129 . 百度学术
    11. 赵玲玲. 特大城市突发事件风险识别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基于政府风险治理的逻辑调适.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2(02): 69-78 . 百度学术
    12. 李仁真,罗琳娜. 欧盟数据跨境传输标准合同条款新发展及启示. 情报杂志. 2022(05): 146-153 . 百度学术
    13. 张勇,冯明昱. 数字生态下商用密码应用安全的法治保障.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2(03): 121-129 . 百度学术
    14. 李金阳. 图书馆大数据开发利用与安全发展的统筹路径——基于《数据安全法》视角的分析. 图书馆界. 2022(03): 12-15+45 . 百度学术
    15. 张浩然. 数据财产与数据安全法益保护的重叠及协调. 法律适用. 2022(09): 83-95 . 百度学术
    16. 叶涛. 论警务数据安全.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04): 139-147 . 百度学术
    17. 郭敏. 数据安全刑法保护重心之移转——从个体法益到公共利益.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22(04): 54-57 . 百度学术
    18. 李艳华. 日本健康数据立法发展、成因及启示. 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 2022(00): 296-322 . 百度学术
    19. 黄道丽,胡文华.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的立法评析与完善思考.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21(02): 2-9 . 百度学术
    20. 李文卿,郑玲丽. WTO国家安全例外条款的合理适用. 海关与经贸研究. 2021(02): 96-112 . 百度学术
    21. 张勇. 数据安全分类分级的刑法保护. 法治研究. 2021(03): 17-27 . 百度学术
    22. 张勇. 数据安全法益的参照系与刑法保护模式. 河南社会科学. 2021(05): 42-52 . 百度学术
    23. 朱萌. 当前中国面临国际经济法律环境的几点思考.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3): 49-52 . 百度学术
    24. 薛悟娟,刘晓. 基于国家安全的数据法治建设——以《数据安全法》为视角. 保密科学技术. 2021(08): 51-55 . 百度学术
    25. 王玉珏,吴一诺,凌敏菡. 《数据安全法》与《档案法》协调研究. 图书情报工作. 2021(22): 24-34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36)

图(2)  /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 HTML全文浏览量:  0
  • PDF下载量: 
  • 被引次数: 61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1-11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10-11
  • 发布日期:  2021-03-24
  • 刊出日期:  2021-02-2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