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苏力. 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2.
|
[2] |
陈云良. 法的模糊性之探析[J]. 法学评论,2002(1):21.
|
[3] |
吴亚辉,桑本谦. 论模糊法学的后现代性[J]. 政治与法律,2010(4).
|
[4] |
拉德布鲁赫·G. 法哲学[M]. 王朴,译.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7.
|
[5] |
卓泽渊. 法学导论[M].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289.
|
[6] |
霍恩·N. 法律科学与哲学导论[M]. 罗莉,译.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21.
|
[7] |
陈云良,邓慧强. 模糊法学的初步叙事[J]. 政治与法律,2009(5):67.
|
[8] |
理查德·A·波斯纳. 超越法律[M]. 苏力,译.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494.
|
[9] |
董玉庭,董进宇. 成文法的局限及其法律价值选择[J]. 北方论丛,2007(6):139.
|
[10] |
理查德·A·波斯纳. 正义/司法的经济学[M]. 苏力,译.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183.
|
[11] |
周菊兰. 模糊立法语言的功能分析[J]. 求索,2006(10):109.
|
[12] |
约瑟夫·拉兹. 法律的权威——法律与道德论文集[M]. 朱峰,译.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64.
|
[13] |
札德·L·A. 模糊集合、语言变量及模糊逻辑[M]. 陈国权,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2.
|
[14] |
刘应明,任平.模糊性——精确性的另一半[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75.
|
[15] |
米莱依·戴尔马·马尔蒂,让·弗朗索瓦·考斯特. 非标准逻辑与法律:以人权为例[J]. 马胜利,楼文翼,译. 外国法译评,1995(2).
|
[16] |
蒂莫西·A·O·恩迪科特. 法律中的模糊性[M]. 程朝阳,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09.
|
[17] |
陈云良. 法律的模糊问题研究[J]. 法学家,2006(6):25.
|
[18] |
理查德·A·波斯纳. 法理学的问题[M]. 苏力,译.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543.
|
[19] |
史蒂文·J·伯顿. 法律和法律推理导论[M]. 张志铭,解兴权,译.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
[20] |
解兴权. 通向正义之路——法律推理的方法论研究[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25.
|
[21] |
列宁. 哲学笔记[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09.
|
[22] |
张保生. 法律推理的理论与方法[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
|
[23] |
信春鹰. 当代西方法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J]. 外国法译评,1995(2):12.
|
[24] |
何家弘. 论司法证明中的推定[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2):9.
|
[25] |
苗东升. 模糊学引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