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Vol. 27 Issue (6): 104-106   PDF (589 KB)    
舞蹈理论课程文理交融教学理念的思考与实践——从工科院校舞蹈美学概论课教学谈起
井志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北京 100191
摘要:针对当前工科院校开展舞蹈艺术教育存在的受众面窄、审美难度高等问题,结合教学实践,认为舞蹈教学应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采用文理交融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物理学原理、逻辑推理和实践体验渗透舞蹈教学,并总结出情境法、引导法和互动法,以期更好地促进舞蹈理论课程的授课效果,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工科院校     文理交融     舞蹈理论     舞蹈美学概论     艺术课程    
Teaching Philosophy and Practice Melting of Arts and Sciences on Dance Theory Courses:from the Thinking of Dance Aesthetics Teaching in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Jing Zhiwei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Beijing 100191, China
Abstract: Given the problems of dance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the paper suggests the teachers should melt teaching philosophy of arts and science in their teaching practice. Inspired by principles in physics, logical reasoning and practical teaching experience, the author proposes the following teaching methods: context method, guiding method and interactive method, which could better promote dance theory courses, cultivate students'aesthetic taste and their ability to create beauty.
Key words: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melting of arts and sciences     dancing theory     introduction to dancing aesthetics     art courses    
一、引言

尽管舞蹈艺术被称作是一切艺术之母,但由于人类社会活动的不断变化,舞蹈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门小众艺术,远不及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具有更为广泛的受众群。学生对舞蹈不感兴趣的原因集中在“看不懂”“无从欣赏”,很多学生在开始接触舞蹈时,都会以此为由,从心理上拒绝。因此,舞蹈课程成为了很多非舞蹈专业大学生们敬而远之的艺术课。如何使舞蹈美学这样的文艺理论课程不受学生们的心理排斥,成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分析问题成因,多是由于距离感使人们造成了对舞蹈艺术的误解,尤其对于理工科院校的学生们来说,一方面,由于学科的专业性特征,使得他们很少会主动关注舞蹈艺术。另一方面,由于一段时期以来舞蹈教育的偏倚,很多人对舞蹈有一种误解:舞蹈往往被看成女性的艺术,在笔者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18名男生、79名女生的调查中发现,学过舞蹈的男生只有13人,女生则有38人,如图 1所示。

图 1 男女生学过舞蹈人数统计图响

对于男生人数远高于女生人数的工科院而言,舞蹈教学更为困难。由于学生大部分来自理工科专业,应用理工科的知识和方式更能拉近他们与舞蹈美学理论之间的距离,这是一种文理交融的教学理念。文理交融的教学理念既包含教学内容的文理交融,又包含教学方法的文理交融。同时,文理交融又不应局限于文科和理科的交融,其实也应包含文科与文科、理科与理科之间的多学科交叉、交融。笔者在授课过程中,探索总结出“情境法、引导法、互动法”三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二、情境法——舞蹈中的物理学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在授课环节中应当设立有效的情境,尤其是对待教学难点时更应“以情动人”,使学生对陌生知识或者不感兴趣的知识产生一种熟悉感,到达一种感知认同,从而引发学习兴趣。认同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重要范畴,如何使学生建立对舞蹈的感知认同,完成预期教学目标?物理是人类的一种理性认知,包含舞蹈在内的艺术往往被称作是人类感性认知的最高形式,两者表面上似乎没有联系,但事实上物理学研究的空间与时间以一种最接近人的生命本质的状态支撑着舞蹈艺术,二者的本源确实有着紧密的联系。

物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就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的力学。舞蹈由造型以及连接造型之间的动作所组成,这其中直接涉及物理学中的力学知识,诸如线性和角动量守恒定律。被称作西方舞蹈理论之父的美国舞蹈理论家鲁道夫·冯·拉班(Rudolf Van Laban)在舞蹈理论研究中就大量运用了物理学知识。反过来,物理是工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因而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引用物理学知识,塑造一个相比舞蹈而言,对学生更为熟悉的情景。借助舞蹈与物理之间的微妙关系塑造情景,使学生建立一种“感知认同”,而不去排斥,这种情境塑造有效地解决了舞蹈的理论学习给学生带来的陌生感。 三、引导法——舞蹈中的逻辑推理

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舞蹈兴趣的培养,这种培养在课堂教学环节直接体现为引导。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这里的乐趣即工作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的去求知。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曾说:“我对世界充满好奇,有逻辑头脑和进取心,只要有兴趣就愿意努力去干”[2]。这些伟大的科学家的创新动机,也就是兴趣,实际上都来自于一颗好奇心,“那是一种对未知世界的真诚探索之心”[3],而培养这样的一颗好奇心,实际上就是在培养一种充满求知、探索的情感,这正是人文学科尤其是被称作人类感性认知最高形式的艺术给人的启发。这引导既可以从舞蹈艺术本身开始,也可以从舞蹈的人文情怀开始,还可以从以物理学为代表的其它理工科知识开始。教师严格设计好每一个环节,做到循循善诱,以完成所定的授课目标。在笔者所开设的《舞蹈美学概论》课程的第一节课《美从何来——美的本质问题的讨论》中,笔者设计了许多问题,如“哲学的英文philosophy来自于希腊文φιλοσοφα,它的本意是爱智慧和追求智慧,那么对于在座的各位莘莘学子来说,有哪位愿意将智慧拒之门外?那么哲学离我们远吗?”又如“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对哲学下了这样的定义‘哲学就是对人生的系统的反思’[4],说到反思、思考,这几乎是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那么请问同学们,哲学离我们远吗?”一连串的反问句使问题的答案就隐含在其中,力求让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不再抗拒美学,这个哲学的分支问题。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的一个缜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首先是由教师设定好的。学生跟着教师设计的思维过程不仅完成了自我的思考,也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以《美从何来》这一课为例,美的本质实际上是在探讨美的主客观之说。“美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这就是笔者在这一章节所设置的引导型问题,可是这个问题不能由教师直接抛出,而是让学生们发问,至少是引导学生们发现这个问题。笔者依然选择用学生们熟悉的知识,从“美”字入手:“美”在《说文解字》中记载有“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5]笔者抓住“善”“膳”两个字,引导学生提出美究竟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问题由学生发现,自然增加了他们继续解决这个问题的兴趣,一下子拉近了看似枯燥和陌生的舞蹈美学的基本问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逻辑推理本来是理工科学习中常用的方式,看似与舞蹈理论这样的文科教学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但正因为采用了这种理性的思维方式,这种工科学生更为熟悉的思维方式,学生们才更加容易接受教师的舞蹈理论教学。 四、互动法——舞蹈中的实践规律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还可以加入互动实践,以加强学生对舞蹈艺术的感官理解与体验。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就美学问题写给青少年的书信集中谈到“最好学习一门性之所近的艺术” [6],这样才能更好地研究艺术理论。因此,有了对舞蹈实践的体验,接受起舞蹈理论就会更直观、更容易。从中国古典舞上身动律的“拧曲圆”体验“以周易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宇宙观和思维模式”[7];从古典芭蕾的“开绷直立”体验以十字架为代表的西方直线、张力的美学观念;无论是从蒙古族还是傣族的碎肩都可以体会到祖先对神鸟的图腾崇拜……在互动与实践的过程中体验舞蹈发生、发展的规律,体验着舞蹈所记载的人类文化的变迁。单单一个跳跃的动作,不仅可以用落地屈膝解释惯性与制动这些物理学现象,也可以影射出“欲上而下、欲左先右”的身体动律的哲学思想。体验舞蹈,实际上是在体验过程中得到以舞蹈为方式的一种对世界的认知。舞蹈美学概论课程的意义是让学生们了解到无论是科学还是舞蹈或是其它艺术都是人们看待世界,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左半脑和右半脑分别掌控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而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又分别与人类的科技活动和人文活动密切相关。因此,“人为的将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割裂,文理分离……势必严重地妨碍、制约、损害乃至扼杀人的本性、灵性、思维的发展,创造性的发展和全面发展。”[8]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投身于科学事业的人是对自然和谐与美的追求。”[9]26历史上几乎所有伟大的科学家都追求美的感受,甚至从美学中获得科学灵感,从而揭示自然界的真理。正如季羡林所言:“科学与艺术交融是个事实,是无法否认的。”[9]27因此,只有文理交融才能塑造学生拥有“人性全,不偏倚”的完整人生,才有机会在这个时代去培养大师。笔者认为,文理交融的教学理念对于文科教师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理工科教师亦应引起关注。事实上“所有的学科都有传授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塑造精神等共同的育人指向和文化内涵。”[10]因此,从立德树人这一高等教育根本任务的角度上来看,无论是培养完整的人还是培养大师,无论学生将来从事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教师都应以文理交融的教学理念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笔者结合《舞蹈美学概论》课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提出了文理交融理念下的三种教学方法,以此抛砖引玉。其实,教学方法固然重要,教育观念更应足够重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始终面临的核心问题,需要人们不断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 许良英, 赵中立, 张宣三.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45.
[2] 弗·克里克.狂热的追求——科学发现之我见[M].吕向东,唐孝威,译.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4:7.
[3] 王义遒.科学呼唤人文, 人文导引科学[J].复旦教育论坛,2003(2):17.
[4]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
[5] 许慎.说文解字详解[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101.
[6] 朱光潜.谈美书简[M].北京:中华书局,2012:129.
[7] 袁禾. 中国舞蹈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58.
[8] 杨叔子.科学人文融则利而育全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1):13.
[9] 季羡林.文理交融必由之路[J].科学中国人,2009(9):26—27.
[10] 郝虹, 张成.文理交融:课堂教学的尝试、困境和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1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