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Vol. 28 Issue (4): 98-103   PDF (1041 KB)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美浪漫主义文学探源
彭家海    
湖北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摘要:为了进一步探索浪漫主义文学的奥秘,运用比较文学平行研究中的类型学、主题学、文类学以及影响研究中的流传学等方法对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美两国浪漫主义文学进行溯源,发现两者产生的时间有先后之别,作品形式也有所不同,但导致它们产生的根源是一样的,两者所表现的主题也相似,而且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浪漫主义文学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产物,英国浪漫主义对美国浪漫主义的影响有限。
关键词英、美浪漫主义文学     启蒙运动     工业化     新古典主义     法国革命     比较文学    
On the Origin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ry Romanticism in the Late 18th and Early 19th Century
Peng Jiahai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68,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aim to further explore the magic power of literary romanticism, this paper, by using the approaches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offers some analyses of the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between British Romantic literature and American Romantic literature. The paper finds that the former appears earlier than the latter, with the former taking the form of poetry while the later the form of fiction. But they are similar in terms of root and theme and they are the same in essence. Romantic literature is a product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influence of British romanticism on American romanticism is limited.
Key words: British and American romantic literature     Enlightenment     industrialization     Neoclassicism     French Revolutio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浪漫主义文学历来都是学者们研究得最多的文学运动之一,而生态批评的发展更使得浪漫主义诗歌和小说经久不衰。尤其受欢迎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产生于英国和美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无论是华兹华斯、雪莱、拜伦、狄金森等的诗歌,霍桑、麦尔维尔、爱伦·坡等的小说,还是梭罗的散文,在世界各国都拥有众多的研究者和读者。在欣赏他们的作品时,人们肯定会注意到以下问题: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和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之间有一些共同之处--作家在题材、语言风格、作品形式等方面都摈弃了先前的文学传统,并注重抒发强烈的情感等。但两者亦有明显的差别:在表现创作主题时,英国浪漫主义作家主要用诗歌的形式,而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中小说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时间上来看,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出现在前,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紧随其后。两者之间有没有联系?两者的发生和发展又能告诉人们什么?

很多人认为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是在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之下产生的,因为美国和英国在历史上有着众所周知的特殊关系:美国曾是英国的殖民地,而且很多美国人都来自英国。的确,以上看法也不为错。从17世纪直到19世纪初,北美人的读物大多是司各特、坎贝尔、拜伦等英国作家写的。这样一来,早期的美国文学必然受到英国文学的影响。另外,在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兴盛之时,很多早期的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都到过英国,如朗费罗、欧文、库柏、爱伦·坡等。可以理解,早期的美国作家在创作时难免有模仿的成分,如布莱恩特、蕙蒂尔、霍姆斯、洛厄尔等的作品都有这种痕迹。另外,欧文被称作“美国的歌德史密斯”,库柏的早期作品深受坎贝尔和司各特的影响。按照比较学者的观点,文化交流等会造成各国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影响。也就是说,在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或在这些民族文学的某些现象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和因果关系。[1]比较文学中的流传学研究一般沿着“放送者”“流传者”到“接受者”的路线,注重事实搜集确凿的资料,并对材料进行考证。以库柏为例,从“接受者”的《间谍》里发现,每章卷首都引用了坎贝尔《怀俄明的格特鲁德》中的句子,即比较文学媒介学中的“引述”,而不是“翻译”(因为两国语言相同)或“改写”。[2]65

到目前为止,比较文学学者已就欧洲各国浪漫主义文学进行了比较研究。如美国学者勒内·韦勒克指出:英、德、法主要的浪漫主义诗人把“想象、象征、神话和有机自然界”这四方面蕴涵的意义作为“克服主体与客体、自我与世界、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分裂”的中心信条之后,比较了英、德两国浪漫主义的根本差别。[3]亨利·雷马克在《西欧浪漫主义》一文中对浪漫主义作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并用附表的形式对德、法、英 、意、西等国作了比较。[4]但以上比较较少涉及美国文学,且目的都是找差异,而文章的主要目的是求同,尤其是在起源方面。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的斯达尔夫人在《论文学》《论德国》等著作中阐述了浪漫主义的观点,指出应该从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环境去解释作品。按照这一说法,先来看一下18世纪末出现在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是如何产生的。

(一)

18世纪60年代,英国出现了工业革命。水能的利用和蒸汽机的发明大大加速了纺织业等的发展。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工业革命在带来物质文明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工业化过程中人们对金钱和利润的追求导致了拜金主义的产生;工厂主看重机器的作用,而忽视工人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以及他们的情感。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性逐渐开始丧失,个体在社会面前变得苍白无力。

早期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罗伯特·彭斯生长在苏格兰农村,以收集和创作歌谣闻名于世。他认识到工业化的兴起导致了佃农的劳动变得徒劳无益,曾一度以豪放不羁的生活方式来消极反抗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和思想。[5]384

另一位早期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布莱克14岁时开始跟一位雕刻师学艺,21岁起自己开业。虽然文人庇护制在浪漫主义兴起之时已经开始衰落[6],但拥有一技之长在当时应该可以过上舒适日子。然而他一生却过着极其清贫的生活。这是因为工业发展和财富积累在使劳动阶层变得贫穷的同时,还摧毁了布莱克悉心学习的行当--雕刻业所形成的市场,使他不能靠自己的技艺过上体面的生活。[5]395 同时,他的生活也是周围其它行业手工艺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和机器相比,手工业速度慢,成本高。在他的《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中的《烟囱清扫工》《伦敦》等诗作中能够发现工厂体系的实质:“魔鬼般的工厂”让男工失业,让童工夭折,让女工在拿到的工资不能维持生计的情况下沦为娼妓。在《伦敦》和《神圣礼拜四》等诗作中,还可以推断出财富具有高于人权的威力,即垄断资本家的特权。在《洛丝之歌》中,布莱克进一步揭露了工业资本主义所带来的新的经济压迫的本质特征:在繁荣和兴旺中有冒着烟的成堆废墟。 从他的作品中,读者可以发现他对自己所处世界的认识是超前的,即生产必定产生失业,丰富也会产生饥荒。[5]400

在《抒情歌谣集》的前言中,有如下陈述:“……我们选择了乡村生活作为诗歌创作的题材,因为相对而言,它只有较小的约束,较少受到社会虚荣的影响……”。[5]416 显然“湖畔派”诗人们要远离以工商业为中心的城镇生活。从华兹华斯的一些作品中,人们也可以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如在他为数不多的关于城市景象的诗歌《威斯敏斯特桥上有感》中,作者提到伦敦的烟雾和太晤士河在清晨没有船只来往穿梭而静静流淌时的情景,暗示了和乡间永恒的美相比,城市的美是短暂的。

(二)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17世纪下半叶在欧洲出现了启蒙运动。人们对周围世界认识的深入削弱了自中世纪以来罗马天主教对欧洲人思想的统治,人们开始从愚昧无知中解放出来,开始认识到自身的权力,重教育、讲科学,理性思维盛行。启蒙思想家认识到人并不是生来就有罪,而是具有巨大潜能的。他们认为,理性思维和实证研究可以让人们认识宇宙,改善人们的自身状况,可以铲除社会不公、特权和压迫等。[7]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在《政府论》(下篇)中指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8]但后来这场运动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东西,反而使理性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一切都要经过理性思维的检验,人的情感倍受压抑。到18世纪末期,人们对理性的刻板开始不满,强烈要求自发感情的流露,并希望从冷酷和严厉的理性逻辑中解放出来。理性的刻板使人渴求孩子般的单纯和自由、原始的简朴以及超乎自然的力量和魔法。在一个严格理性社会里,有些作家沉迷于非理性的世界里寻找安慰,有的追求美的享受,有的则追逐精神上的满足。[9]79济慈的唯美主义诗歌,彭斯、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的歌谣等都反映了这一趋势。

布莱克对当时科学的机械唯物论及其对人的漠然深感厌倦,有一次当他听见有人讨论宇宙的结构时,曾说:“不对,几天前的一个晚上,我走到了世界的边缘,并用手摸了一下天”[5]406

从18世纪后期开始,哥特式小说在英国开始盛行,如沃波尔的《奥特兰托堡》(1764)、拉德克利夫的《奥多芙的神秘》(1794)和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1818)。此类作品充满了超自然的成分。这些小说的作者在反对日益增长的商业活动和理性思维的同时,揭示了人性黑暗和非理性的一面--野蛮的自我、反常的冲动以及代表自我克制和有序的意识状态所掩盖的噩梦般的恐惧。

17世纪下半叶,随着德莱登成熟作品的问世,英国出现了新古典主义。古希腊、古罗马作家,尤其是贺拉斯、维吉尔等的作品被作为典范加以模仿,因为他们被认为是已经为所有时代建立并完善了主要的文学类别。不仅是剧作家,英国当时的散文和小说作家如蒲柏、斯威夫特、艾迪生、斯梯尔、费尔汀、约翰逊和歌德史密斯等都是细心的模仿者。他们认为每一种文体都有已定型的创作原则,作家需要做的就是研读古典作品并临摹。[10]同时,新古典主义作家们崇尚理性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把这些作为创作与批评的最高准则。他们还极力追求作品各方面的协调和平衡;戏剧创作还要遵守三一律。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使作家在创作时有所节制。新古典主义无视创作者的内在动力和欣赏者的本能反应。在《抒情歌谣集》前言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采用了乡村语言,因为住在乡村的人每时每刻都在和最好的东西(大自然)沟通…好的诗歌来自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5]416-417这本书的出版带来了文学上的一场革命。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主张诗歌应以普通人以及普通人的生活为题材;他们还特别注重民间诗歌朴素的传统,提倡以日常生活的语言代替“诗的辞藻”。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的观点是对古典主义的反拨。这种对传统的反叛后来表现为拜伦和雪莱对旧的社会观念的藐视上。

(三)

1789年7月14日,法国革命爆发。在启蒙思想影响下的巴黎人民摧毁了象征封建专制的巴士底狱,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这场革命在英国自由爱好者和进步人士中产生了强烈反响。罗伯特·彭斯在经过苏格兰人民反抗英格兰压迫的古战场时,在法国革命的鼓舞下,他以古战场名为题写了《班诺克伯恩》(或《苏格兰人》) 一诗。[5]391另外,他的《自由树》一诗,也表达了这一主题。威廉·布莱克的很多作品都是直接歌颂法国革命的,如《法国革命》《天堂和地狱的婚姻》等,他还救了极力支持革命的托马斯·潘恩一命。威廉·华兹华斯在法国革命后曾几度去法国,支持共和。虽然英国政府后来颁布了反煽动法令,埃得蒙·伯克变节以及很多先前同情法国革命的激进分子公开宣布放弃他们的激进观点,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5]411长诗《序曲》表达了他的进步思想。作为一个支持法国革命的进步文人,柯勒律治因对华兹华斯的诗歌才华和进步思想非常赞赏,曾慕名拜访过他,两人共同创作了《抒情歌谣集》,并结下深厚友谊。柯勒律治早在1789年就写过《巴士底狱的毁灭》,歌颂法国革命。后来还写了《致一位年青女士》《战争田园诗》《火,饥荒和屠杀》以及长诗《宗教沉思》等,反对专制、暴政,讴歌自由、平等,并曾试图和另一位“湖畔派”诗人骚塞一起去美国建立“大众平等社”。他还于1796年创立了一份政治报《看守者》,登载反对奴隶制、反对英国向法国开战、批判拜金主义等主题的诗文。

支持法国革命就是向封建思想开战。拜伦对因循守旧的英国传统势力万分仇视和藐视。同时,他本人所代表的“拜伦式英雄”也无法容忍人压迫人的现象。在《唐璜》中他号召希腊人民起来反抗土耳其的占领。雪莱在《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中赋予主人公新的形象--非但不妥协,还向王权挑战。《西风颂》则讴歌了摧毁旧事物的强劲力量--西风,并表达了作者对新时代的向往。

在上述社会背景之下,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于18世纪末产生了,并一直持续到19世纪30年代。这场文学运动以诗歌为主。作家们通过外在的、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内在的、抽象的东西。

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手法,浪漫主义在中外文学史上曾反复出现过。但作为一个思潮和运动,浪漫主义在欧洲从法国革命开始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心理密切相关。社会心理是一种普遍流行的、以感性形式表现的社会意识,主要是民众中广泛流行的情绪、感情、心态等。它往往呈现在社会风俗、自发倾向和时代风尚之中。[11]308浪漫主义文学的出现和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个人主义的强调以及人们普遍追求发财、享乐的社会心理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其它艺术方面如音乐、绘画等也先后出现了浪漫主义运动。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那么19世纪初出现在美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是不是也如此呢?

平行研究中的主题学主要研究不同国家的作家对相同母题、题材等的不同处理。前文曾提到,早期的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是受到英国浪漫主义的影响。那么,美国浪漫主义作家是如何对待传统、自然的呢?

(一)

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也出现了工业革命。美国的工业化首先从新英格兰开始。美国当时的作家都生长在新英格兰及邻近各州。麦尔维尔在《少女的地狱》中描述了工厂女工的境况,而在《莱德伯恩》中,他描写了利物浦的贫民窟,并以此讽刺美国。对工业化反感的还有爱伦·坡,他笔下的人物把自己的身体看成机器,他们总想从这台机器中逃脱。在爱伦·坡生活的时代,人们已很难保持人格的完整。当时,很多读者渴望读到能引起轰动、让人惊讶的东西。另外,科学的武断以及拜金主义的腐蚀作用也使爱伦·坡感到害怕。他的十四行诗《致科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浪漫主义者对当时的拜金主义的哀叹。[12]超验主义者们对工业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个性和人性的丧失、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过分追求等深恶痛绝。曾到布鲁克农场过一种田园生活,返朴归真,修身养性,试图建立一个理想社会的超验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梭罗更是只身一人搬到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附近森林中的瓦尔登湖边居住,以示他对现代文明如铁路的鄙弃和对美国社会中的拜金主义、传统价值观和人们的虚假言行的否定。他写《瓦尔登湖》就是要告诉世人只有淡化物质欲望才能充实精神生活。同时,还可以从《瓦尔登湖》中发现,作者认为人只有在和自然界的交流中才能找回自我,才能获得新生。正因为在《瓦尔登湖》《缅因森林》《梅里马克河上的一周》《科德角》等作品中对自然的重视,梭罗成了当今生态批评研究的焦点。这些作品,正如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白鲸》一样,表明了作者对神秘大自然的探寻。

和“湖畔派”诗人相比,美国的浪漫主义者对自然已由“亲近”发展到“敬畏”。

(二)

18世纪欧洲的启蒙思想在美国革命前就已被美洲殖民地的人们所接受,他们对英国科学家、哲学家和作家如牛顿、洛克和斯威夫特等的作品倍感兴趣。托马斯·潘恩的《人权》以及小册子如《常理》《危机》等激励了美国民众。另外,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等的作品也吸引了广大读者。1832年,爱默生到欧洲接触了受到德国理想主义和先验论影响的“湖畔派”诗人和卡莱尔等作家,回国后便开始发表演讲。他强调精神第一,直觉第一。美国其他浪漫主义作家也开始摈弃理性思想。这显示了新兴的美国民众对欧洲文化的扬弃,也迎合了那些反对带有加尔文教残余的知识性说教的人。

和深受格律诗歌影响的朗费罗等新英格兰诗人相反,爱伦·坡在小说和诗歌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他认为人受潜意识驱动。他作品中使用的漆黑的夜晚、惨淡的月光、腐朽的宫殿等畸形意象反映的都是人性的阴暗面。短篇小说《泄密的心》探讨的是人的非理性。爱伦·坡似乎认为人有摧毁自我本性的冲动。[9]109此外,霍桑有关清教徒的宗教狂行为和麦尔维尔关于人的邪恶的描述等也同样揭示了人的非理性一面。

(三)

虽然法国革命由于年代相对久远没有对美国浪漫主义作家产生直接影响,但反对专制、提倡平等和自由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在《论自立》中,爱默生指出:“社会总是要求身处其中的每一个成员完全服从它并图谋削弱其英雄气概。”他认为要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就不应该服从社会。[13]1162追求平等的思想表现在对奴隶制的抨击方面。麦尔维尔称奴隶制为“最邪恶的罪行,”并在中篇小说《贝尼托·切莱诺》中探讨了黑奴问题。梭罗除了《论公民的不服从》《马萨诸塞州的奴隶》等著作和演讲外,《瓦尔登湖》也在向专制和奴隶制宣战:“我不向政府交税,也不认可其权威。因为它在其参议院门口贩卖黑奴,就像卖牲畜一样。”惠特曼用其体现独创精神的自由诗《自我之歌》以及《啊,船长,我的船长》和《当紫丁香上次在庭院中开放》等诗篇讴歌向奴隶制宣战的林肯总统。

在反对专制、争取自由方面,美国浪漫主义作家比他们的英国同行做得有过之而无不及。

爱默生强调个人的主观世界和内心感受。在《论自立》中他指出:“相信你心里的感受也是所有人的感受,这就是天才。”[13]1160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个人主义的产生。爱伦·坡和梭罗都是孤独的个人主义者。

美国没有历史遗留下来的沉重负担。爱默生虽然也曾受谢林、康德、费希特等人的影响,但他提倡美国学者要独立于欧洲,不追随旧世界的脚步。他重视文艺的社会责任,告诉作家们去歌颂美国,歌颂时代,并在 《美国学者》中提出:“我们发现那些被带着行囊和粮饷准备远渡重洋去国外学习的人随意践踏的东西比一切‘洋货’都要丰富多彩……这里的事件、这里的所作所为应该予以歌颂,美国学者要唱出自己的歌。”他宣称美国人生活中的普通事件也值得用最高雅的艺术去表现。[14]广袤的美国西部也为本土作家提供了“异域”的灵感,所以,库柏从欧洲转到美国本土。考虑到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以格律诗歌为主,以及奥斯丁和司各特小说中的现实主义成分,小说和散文等文学形式在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大量使用意义非凡。因浪漫主义作家表达情感的抒情诗在西方文学史上三分法(叙事或史诗类、抒情或诗歌类、戏剧类)出现之前曾长期被边缘化,而小说的渊源被追溯到中古传奇和史诗。[2]184-194爱伦·坡虽然曾受到由德国诺瓦利斯诗学观启发的柯勒律治唯美主义的影响,但他反对崇拜外国文学。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曾说,爱伦·坡的伟大在于他以开拓和独创精神创作美国文学。爱伦·坡在小说创作理论方面的成就使他赢得了“现代短篇小说之父”的美誉。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的文学创作在美国没有引起重视。但在大洋彼岸,他的声誉却一直很高。英、德、俄等国作家对他的成就都礼赞不已。所以,爱伦·坡的文学思想反过来又影响了波德莱尔,成了其象征主义感应理论的重要来源。[2]72在法国他更是被奉为至圣。[11]12这可能是因为他超越了只反映本民族狭隘性的英国同行,而着眼于整个人类。狄金森的诗作,除了其形式和思想的原创性之外,也反映了这一倾向。

在类似的社会背景下,美国浪漫主义文学还是不可避免地在19世纪初发生和发展了。就如同后来的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美浪漫主义文学的发生和发展证明了俄国比较文艺学者亚历山大·维谢洛夫斯基的观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类生活方式、社会模式和文化心理在一定历史阶段存在着结构相似性,文学发展规律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一致。[2]161英、美浪漫主义文学在类型学上的相似首先体现在题材方面(如人物形象、自然景物等),也体现在表现手法上,如背景的设置(人在自然环境中或在强权社会里)和意象、象征的使用等,还体现在思潮流派(对古典主义和启蒙运动的态度)等诸方面。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这一母题上,英国浪漫主义者表现的是两者的和谐,即自然是友好的,而他们的美国同行把自然看成是神圣的,是神秘莫测的。

否定传统成为时尚,从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浪漫主义运动。不管是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还是美国的浪漫主义作家都试图与传统决裂。这不仅是针对文学传统,还包括思想观念、宗教信仰和陈旧习俗。其中,雪莱和拜伦对旧的社会体制、传统价值观和婚姻观痛恨不已,并与之抗争,以求获得自由。“拜伦式英雄”集中体现了这一反抗精神。但由于英国传统势力仍然比较强大,浪漫主义作家只好通过塑造反叛角色寻求慰藉,而美国浪漫主义作家主要是通过否定旧世界来寻找乐趣。另外,神话世界和民间传说同样成为浪漫主义作家们的庇护所。他们借用大量的神话人物和形象,并对各种口头传说进行艺术加工,从而绘制了一个理想中的社会。

由于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主流的英、美浪漫主义作家都尽量回避他们周围的现实生活,尤其是以工商业为中心的城市,而着眼于过去、海外或乡村生活等。他们用理想化了的过去、自然和异域风情来批评现实。对感情淡漠的忧虑,对大千世界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自然生存状态的羡慕,对社会传统和权威的挑战,或者说对变革的渴望,或者说对自由的向往,构成了英、美浪漫主义作品的主题。在表现以上主题时,英国浪漫主义作家主要是通过赞美法国革命以及采用逃避策略等,而美国浪漫主义作家主要是通过表现强烈的个人主义。这体现了一种怀旧情结和对超凡脱俗的、朴实的、天然的美的不懈追求。英、美浪漫主义作家的喜怒哀乐在其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应该就是它们吸引读者眼球的地方,因为浪漫主义更加符合文学的本性,更能满足人们争取自由、向往幸福和追求理想的需要。[11]234

参考文献
[1] 陈惇,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2.
[2] 曹顺庆.比较文学教程[M]. 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5-194.
[3] 韦勒克.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的对比[G].李广成,译.比较文学研究资料.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433.
[4] 亨利·雷马克,金国嘉.西欧浪漫主义:定义与范围[J].中国比较文学,1985(1):337.
[5] Rubinstein A T. The great tradition in English literature[M]. New York: Modern Reader Paperbacks, 1969:384-417.
[6] Franta A. Romanticism and the rise of mass public[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1.
[7] 张伯香.英国文学教程:上[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375.
[8] 洛克.政府论: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78.
[9] Mednick F. An introduction to American literature[M]. Kaifeng: Henan University Press, 1985:79-109.
[10] Cuddon J A. A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M].New York:Viking Penguin Inc.,1986:420.
[11] 刘安海,孙文宪.文学理论[M]. 2版.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308.
[12] Galloway D. Selected writings of Edgar Allan Poe[M]. Aylesbury: Hazell Watson & Viney Ltd., 1967:14.
[13] Baym N.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te:Volume B[M].6th ed. New York:W.W.Norton&Company Ltd.,2003:1160-1162.
[14] 吴定柏.美国文学大纲[M].2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