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是中国重要的畜产品之一。2012年中国羊肉产量为401.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也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增加了对肉产品的消费量。羊肉肉质鲜嫩、瘦肉较多、脂肪偏少、胆固醇含量低,颇受消费者的喜爱。但是近些年来,受到供给不足、市场消费需求旺盛、肉羊养殖成本上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羊肉价格迅速上涨。
在当前农产品价格波动明显强化的大背景下,羊肉价格的快速上涨也应成为关注的热点。[1, 2, 3, 4, 5, 6, 7, 8]当前羊肉价格的上涨究竟会对羊肉供给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城乡居民的羊肉消费会出现怎样的变化,以及羊肉价格的上涨又会对CPI造成多大程度的影响,这些问题都值得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从而为中国肉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和产业发展政策的战略性调整提供经验参考和现实依据。由于目前国内外系统分析羊肉价格变化的文献还较少,这更加凸显了对近年来中国羊肉价格变化特征进行系统经济学分析的必要性。文章利用统计数据分析羊肉价格上涨的经济效应,以期为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方针提供依据。
二、羊肉价格上涨的态势及原因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国羊肉价格变化态势如图 1所示,从图 1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国羊肉价格变化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
![]() |
图 1 2000年1月—2013年12月中国羊肉价格变化态势① |
第一阶段是从2000年1月至2006至12月,此阶段羊肉价格缓慢上涨。在此阶段,羊肉价格基本都在20元/公斤以下,羊肉价格从14.62元/公斤波动上涨至19.57元/公斤,月平均增长率仅为0.41%,上涨幅度不大。第二阶段是从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此阶段为羊肉价格快速上涨阶段。在这一阶段,羊肉价格均在20元/公斤以上30元/公斤以下,从20.62元/公斤上涨至28.18元/公斤,月平均增长率达到2.88%。这一阶段羊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羊饲养量减少,羊肉供给量增速放缓。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实现草畜平衡发展,2006年以来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禁牧、休牧和轮牧措施。由于草原生态保护措施和禁牧政策的全面推行,草原牧区羊饲养量减少,2005年中国羊年底存栏量为29 792.7万只,禁牧政策实施的2006年羊年底存栏量便下降到28 369.8万只,比2005年下降了4.78%。第三阶段是从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此阶段羊肉价格较为稳定,从30.26元/公斤上涨至33.70元/公斤,月平均增长率为0.47%。第四阶段是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此阶段羊肉价格出现第二次较快上涨,由34.14元/公斤上涨至65.60元/公斤,月平均增长率为1.40%。在全国羊饲养量保持基本稳定的背景下,这一阶段中国羊肉价格的上涨主要缘于羊肉消费需求旺盛和肉羊养殖成本的不断上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羊肉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羊肉消费已经打破了地域和季节限制,从区域性、季节性消费变成全国性、全年性消费,旺盛的羊肉需求量带动了羊肉价格的上涨。与此同时,肉羊养殖成本上升也推动了羊肉价格。由于禁牧政策等一系列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广泛推行,许多农牧户不得不采用舍饲或半舍饲的饲养模式。在这种饲养模式下,圈舍投入、疫病防控投入和饲料投入等相关投入以及人工成本会明显增加,2012年肉羊养殖中的物质与服务费用和家庭用工折价占其养殖总成本的比例分别达到了66.75%和30.91%,因此肉羊养殖成本的增加必然会直接导致了羊肉价格的快速上涨。此外,2010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整体向好,物价的快速上涨和较高的CPI,也成为了中国羊肉价格上涨的外部因素。
三、羊肉价格上涨对羊肉供给的影响肉羊养殖是中国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羊肉生产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经济活动。当前羊肉价格的上涨所表达出的市场信息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肉羊生产产生影响。文章采用农业生产研究中使用较为广泛的适应性价格预期模型来分析羊肉价格上涨对羊肉供给的影响。适应性价格预期模型是一个动态自回归模型,包括因变量的滞后项和其他解释变量,它假定供给主体会根据预期价格调整产出以对外部刺激做出反应。这一模型的主要优点是:一方面可以比较实际地模拟生产者在决策时对预期价格的考虑;另一方面是可以只研究一种产品,理论假设和数据要求较少。根据研究需要,文章使用的适应性价格预期模型的主要表达式为
其中:Qt为t期羊肉产量;Pt-1为t-1期羊肉实际价格;Pt-2为t-2期羊肉实际价格;Qt-1为t-1期羊肉产量;Zt为影响羊肉供给的其他解释变量,文章分别选取了t-1期牛肉价格①(BPt-1)、t-1期肉羊生产成本(CBt-1)和政策虚拟变量D。政策虚拟变量的设置方法是将禁牧政策实施的2006年及之后的年份D取值设为1,其余年份D取值为0。
根据式(1),短期供给价格弹性为β2+β3,而长期供给价格弹性为(β2+β3)/(1-β4),部分调整系数为1-β4。
囿于数据资料的限制,文章研究的时间段是2000-2011年。相关数据均取自于历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为保持统计口径一致,羊肉价格和牛肉价格数据使用的是每50公斤主产品平均出售价格,并根据各省历年的CPI进行了平减。在本模型中,由于纵向数据年限较短,模型在估计时采用了面板数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和陕西省5省和自治区不仅数据资料齐全,满足模型建构的要求,而且也是中国肉羊生产的优势产区和主产省份。因此,模型选择这5省和自治区作为样本。
文章使用Stata11.0对上述模型进行面板数据分析,首先建立随机效应的回归模型,然后对该回归模型进行Hausman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随机影响模型中个体影响与解释变量显著相关,因此可以将模型设定为固定效应回归模型。适应性价格预期模型的估计结果如表 1所示,其中R2为0.909表示模型设定的自变量能很好解释因变量的变化情况。在模型的调试过程中,发现当加入更多的羊肉价格滞后期作为因变量时,不仅羊肉价格滞后期变量的系数不显著,而且其他变量的系数也不显著,因此,本模型中仅选取t-1期羊肉价格和t-2期羊肉价格。
![]() |
表 1 羊肉产量的适应性价格预期模型估计结果 |
从表 1的估计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t-1期羊肉产量的系数为0.59,且在1%显著性水平下是显著的,表明当上一期羊肉产量变动1%时,当期羊肉产量增加0.59%。
第二,t-1期羊肉价格的系数为0.31,且在10%显著性水平下显著。t-2期羊肉价格的系数虽不显著,但是其亦为正值,表示往期羊肉价格都对本期羊肉供给有着正向影响。羊肉短期供给价格弹性为0.31,长期供给价格弹性为0.76,表明当羊肉价格每上涨1%,短期羊肉产量和长期羊肉产量将分别增加0.31%和0.76%,羊肉价格的上涨对羊肉供给的增加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部分调整系数为0.41,即受到外部影响时,从旧均衡向新均衡调整0.41%,需要时间约为2.44年,说明养殖户根据羊肉价格变化调整羊肉供给具有一定的时滞性。
第三,t-1期肉羊生产成本的系数为-0.35,且在5%显著性水平下是显著的,表明上一期肉羊生产成本越高,农民会偏向于减少肉羊饲养量,因此本期羊肉产量将下降。同时-0.35的系数也意味着其负面作用已经超过了短期价格弹性0.31,表明肉羊生产成本的上升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牧户养殖的积极性。
第四,t-1期牛肉价格系数为负数,从经济学理论上分析,表明当牛肉价格上涨时,牧民在选择肉羊和肉牛之间偏向于饲养肉牛,但是其系数并不显著,说明实际上对于牧民而言,饲养肉牛和饲养肉羊并非是一个即期的替代选择。畜种的饲养和畜产品的生产存在生产周期,且不同畜种的饲养环境不尽相同,短期价格变化并不必然影响饲养方式的迅速转变。
四、羊肉价格上涨对居民羊肉消费的影响随着收入水平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饮食习惯和观念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如更加注重营养和健康、减少脂肪摄人量等。这种变化对居民食物消费结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减少小麦、大米等主食产品的直接消费,增加从肉、蛋、奶等畜产品中的营养摄入量。[9]近些年来,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增强了羊肉消费的能力,羊肉需求日益旺盛。但是羊肉价格的上涨会对这种旺盛的消费需求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而这种抑制作用可以在居民消费支出结构上得到体现。
文章选取了部分省份作为研究对象测算了2011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羊肉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以及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组羊肉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由于当前羊肉购买量相对较少,羊肉消费支出数据无法从统计年鉴上获得,因此文章设计的具体测算方法是:
式(2)中文章假定每个省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购买羊肉的价格是相同的,肉类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可以从各省份的统计年鉴上获取相关数据直接算出,各省的羊肉价格数据来源于《2012年中国农产品价格年鉴》。在考虑到相关数据可获得性的前提下,文章选取了3个牧区省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2个南方农区省份(江苏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2个北方农区省份(辽宁省、河南省)作为研究对象。
2011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羊肉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如表 2所示。从表 2可以看出,整体上北方地区城乡居民羊肉消费支出所占比重要大于南方地区城乡居民羊肉消费支出所占比重,这主要是由于地区饮食习惯的差异,北方地区居民对羊肉的消费偏好要大于南方地区居民。特别是在西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羊肉消费支出所占的比重都较大。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羊肉消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4.91%和6.40%,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羊肉消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1.81%和1.51%,甘肃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羊肉消费支出所占比重也都接近1%。
![]() |
表 2 2011年部分省份城乡居民羊肉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② |
2011年部分省份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组羊肉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如表 3所示。从总体上来看,收入层次越低,羊肉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越大。尤其在西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方,这种特征表现尤为明显。2011年新疆最低收入户羊肉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高达6.84%,比最高收入户的1.46%高出5%以上。内蒙古自治区最低收入户的羊肉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也达到了2.21%,比最高收入户的1.31%高出近1%。
![]() |
表 3 2011年部分省份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组羊肉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③ |
综上所述,当羊肉价格上涨时,在羊肉消费量不变的前提下,居民的羊肉消费支出将会增加。对于农村居民尤其是西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居民而言,羊肉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并不低,因此,羊肉价格的上涨必然将造成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对于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组而言,收入层次越低,羊肉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大。羊肉价格的上涨势必也会影响这一部分群体的消费结构。
五、羊肉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下简称CPI)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是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四大目标之一,它主要是由食品、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烟酒及用品等在内的8类商品和服务构成,其中食品类商品所占的比重最大为31.79%(2011年国家统计局调整后的比重),它表明食品价格每上涨10%,CPI就会被推高3%左右。[10, 11]
(一)羊肉价格和CPI相关性分析从国家统计局网站获得了CPI同比数据,经过处理得到CPI的月度环比数据,并将基期调整为2005年1月。文章采用HP滤波法分离得到羊肉价格和CPI中的长期趋势(T)和循环因素(C)。HP滤波结果显示羊肉价格与CPI的波动周期有着较高的重合性,长期走势也较为相似,相关性日趋紧密。例如:2007年1月到12月,羊肉价格上涨幅度达31.34%,与此同时,2007年3月中国CPI突破3%的警戒线,8月份达到了6.6%,创下自1997年以来的10年来最高点。2010年之后中国羊肉价格出现第二次较大幅度的上涨,而此阶段中国CPI基本是逐月上涨,2011年6月到9月,CPI同比数据更是达到了6%以上。
![]() |
图 2 CPI与羊肉价格HP滤波分析结果④ |
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进一步考察CPI和羊肉价格之间的相互引导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原理是,假设对2个序列x和y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
检验原假设为x(或y)不是y(或x)的格兰杰原因。若2个原假设均被拒绝,则表明2个变量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单向因果关系是否存在可以通过对方程各自的原假设进行检验来进行判断。
在对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之前,首先要确定时间序列数据是否是平稳序列,从而避免虚假回归等问题。文章首先使用ADF单位根检验2个序列是否为平稳序列。经检验,2个序列的一阶差分序列在1%水平下均为平稳序列。其次对两差分序列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原假设“羊肉价格不是CPI的格兰杰原因”被拒绝,即羊肉价格变动会导致CPI的变动,羊肉价格对CPI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检验结果如表 4所示。
![]() |
表 4 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
文章使用贡献率指标来进一步反映羊肉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程度。贡献率的计算公式是:贡献率=(羊肉价格变化幅度×羊肉产品在CPI中的权重)÷CPI变化的幅度。和上文一样,羊肉价格和CPI的原始数据分别来自于中国畜牧业信息网和国家统计局网站,羊肉产品在CPI中的权重来源于本文第三部分的计算结果,本文根据羊肉价格上涨的4个不同时期进行测算,测算结果如图 3所示。从图 3可以看出,羊肉价格上涨对城乡居民CPI的贡献率基本在0.5%~2.0%之间,同时由于城镇居民羊肉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大于农村居民,所以羊肉价格上涨对城镇居民CPI的贡献率要略大于羊肉价格上涨对农村居民CPI的贡献率。
![]() |
图 3 羊肉价格对CPI的贡献率 |
羊肉价格的上涨除了对CPI产生直接影响外,还会通过引起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进而对CPI产生间接影响。当羊肉价格上涨时,消费者的食物支出显著增加,羊肉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后,消费者将选择猪肉、牛肉和鸡肉等其他动物蛋白类食物来代替羊肉,需求的增加将推动其他动物蛋白类食物的价格上涨,促使CPI进一步上扬。
六、基本结论和政策建议基于上述研究,文章得出以下3点结论。第一,羊肉价格的上涨能增加羊肉供给。根据适应性价格预期模型的估计结果可以得出羊肉供给的短期价格弹性为0.31,表明当羊肉价格上涨1%时,羊肉供给增加0.31%。第二,羊肉价格上涨会对居民羊肉消费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对于收入较低的群体,由于羊肉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较大,羊肉价格上涨会增加其消费支出。当购买力保持不变时,低收入群体的消费结构将会发生变化。对于西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居民而言,由于受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羊肉作为其主要肉类饮食品种,消费量及支出所占比重较大,羊肉价格持续上涨将会大幅增加其消费支出。第三,从HP滤波的结果中可以看出羊肉价格与CPI的长期走势也较为相似,有着较高的相关性。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显示羊肉价格变化会导致CPI的变动,因此羊肉价格对CPI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而CPI的变动对羊肉的影响并不显著。经过测算发现羊肉价格的变动会造成CPI一定程度的变动,但是影响程度不大。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当前羊肉价格的上涨所产生的效应是双重的。一方面,羊肉价格的上涨会增加肉羊生产者的养殖收益,提高其养羊积极性,保证国内羊肉的有效供给。同时,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也会给予生产者更多的激励,促进其不断采用新技术、改进管理方法等。但是另一方面,羊肉价格的上涨会增加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影响其消费支出结构,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和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会受到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在羊肉价格持续上涨的背景下,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第一,加大对肉羊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目前中国羊肉供求处于紧平衡的状态,未来中国羊肉市场前景广阔,整个社会对羊肉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加。因此,政府应大力发展肉羊生产,提高对肉羊产业的扶持力度,扩大扶持范围。一方面要加大对农牧民在棚圈建设、饲料草料、机械设施等方面的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力度,在进一步完善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基础上缓解生产成本增加带来的压力,提高这些地区农牧民的养羊收入,调动其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肉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积极推广良种,提高羊的生产能力,增加羊肉供给量。
第二,给收入较低群体和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居民群体提供补贴。由于羊肉价格上涨会较大程度增加收入较低群体和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居民的消费支出,其消费结构会因此发生变化。但是在当前羊肉供求紧平衡的环境下,通过使用市场手段调节羊肉价格的作用不大,因此政府可以给予这些群体一定的补贴,减少羊肉价格上涨对其造成的负面影响。
第三,加强价格的监测和预警工作。政府要加强市场监测,健全完善反映羊肉市场供需信息的预警体系,及时掌握羊肉供求数量和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做好羊肉价格信息发布工作,从而稳定社会的羊肉价格预期,保障羊肉消费市场的健康运转。
注释:① 数据来源于中国畜牧业信息网。肉牛是与肉羊有竞争关系的主要畜种,而且模型所选取的5省和自治区也是肉牛生产大省,因此,文章选择牛肉作为羊肉的替代品。
② 数据根据2012年《中国住户调查年鉴》以及各省统计年鉴计算得出。
③ 数据根据2012年《中国住户调查年鉴》《中国城市(镇)生活与价格年鉴》以及各省统计年鉴计算得出。
④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和中国畜牧业信息网。
[1] | 夏晓平.中国肉羊生产空间布局变动的实证分析[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2):109-117. |
[2] | 丁丽娜. 中国羊肉市场供求现状及未来趋势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4. |
[3] | 王贝贝,肖海峰. 中国羊肉供需状况及展望[J].农业展望,2012(10):19-22. |
[4] | 冯晓赟. 我国主要畜产品价格波动分析[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9. |
[5] | BAIER S L, CLEMENTS M, GRIFFITHS C W, et al. Biofuels impact on crop and food prices: Using an interactive spreadsheet[J].FRB International Finance Discussion Paper, 2009:1-30. |
[6] | GILBERT C L. How to understand high food prices[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0, 61(2): 398-425. |
[7] | REEVES G W, LONGMIRE J L. A note on the theory of price determination in the Australian beef market[J].Review of Marketing and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9, 50(1) :119-126. |
[8] | GRIFFTH G R, PIGGOTT N E. Asymmetry in beef, lamb and pork farm-retail price transmission in Australia[J].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4, 10(3): 307-316. |
[9] | 陆文聪,梅燕. 收入增长中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结构趋势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技术经济,2008(2):81-85 |
[10] |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课题组,杜飞轮. 当前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及趋势分析[J].中国物价,2011(9):24-27. |
[11] | 胡俞越,郭晨凯,曹飞龙. 我国猪肉价格与CPI波动之关系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16-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