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8-2204
CN 11-3979/C

从统计看中国航空法学的崛起 ——中国航空法学30年发展研究综述(三)

郝秀辉

郝秀辉. 从统计看中国航空法学的崛起 ——中国航空法学30年发展研究综述(三)[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3(4): 24-36.
引用本文: 郝秀辉. 从统计看中国航空法学的崛起 ——中国航空法学30年发展研究综述(三)[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3(4): 24-36.
HAO Xiu-hui. Rise of the Science of Air Law in China from Statistics: Summary on Chinese Science of Air Law Studying of Thirty Years (III)[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0, 23(4): 24-36.
Citation: HAO Xiu-hui. Rise of the Science of Air Law in China from Statistics: Summary on Chinese Science of Air Law Studying of Thirty Years (III)[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0, 23(4): 24-36.

从统计看中国航空法学的崛起 ——中国航空法学30年发展研究综述(三)

基金项目: 中国民航大学校级科研项目(09CAUC-H0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2010E002)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郝秀辉(1971-),女,辽宁葫芦岛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航空法.

  • 中图分类号: DF934

Rise of the Science of Air Law in China from Statistics: Summary on Chinese Science of Air Law Studying of Thirty Years (III)

Funds: 中国民航大学校级科研项目(09CAUC-H0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2010E002)
  • 摘要: 1979年~2009年期间,中国航空法学从蹒跚学步到悄然崛起,渐成独立的部门法学。30年来 ,研究成果虽然无法与成熟的部门法学相比,但也随着中国航空事业和航空立法的发展取得 了骄人成绩。今后的研究方向应该在充分认识到研究力量、研究方法、科研成果质量、研究 内容均衡等方面不足的基础上,注重自身理论的充实和加强对其他法学学科知识的吸纳与融 合。
    Abstract: The science of air law is gradually becoming an independent department law by progressing from 1979 to 2009 in China. Research in this field has achieved great success with Chinese air industry and air legislation-s expanding in thirty years. But, there is inadequacy in the study of air law, such as inadequate personnel in studying; inadequate methods of studying and inadequate quality achievement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ontent of studying, so we need to work further and double hard, and especially, we should enrich the theory of air law and absorb knowledge of other law disciplines.
  • [1] 董念清.航空法判例与学理研究[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1.
    [2] 盛勇强.国际航空货运纠纷法律适用与案例精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3] 中国航空法学研究会.国际航空法华沙体制文件汇编[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
    [4] 郝秀辉. 中国航空运输法制问题研究述评——中国航空法学30年研究综述(一)[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2):27-35.
    [5] 郝秀辉. 中国航空刑法问题研究述评——中国航空法学30年研究综述(二)[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3):32-38.
    [6] 赵维田.论双边航空协定的三种模式[J].法学研究,1988(2):23-26.
    [7] 赵维田.美国松绑政策与自由式航空协定[J].中国国际法年刊,1987:95-99.
    [8] 赵维田.论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J].江海学年刊,1985:34-37.
    [9] 吴家彤.关于空间的法律地位[J].政治与法律,1987(2):62-63.
    [10] 谭湘龙.从国际航空法论开放天空的法律问题 .北京:北京大学,2001.
    [11] 黄英海.代码共享若干法律问题的研究 .兰州:兰州大学,2002.
    [12] 董宏.国际定期航班运输合同研究 .武汉:武汉大学,1999.
    [13] 董宏.论旅客客票、行李票、货物运单等与航空运输合同之间的关系[J].法制与 社会发展,1999(6):77-80.
    [14] 柳芳.国际航空运输合同准据法问题研究[J].外国法译评,1999(3):88-94.
    [15] 柳芳.调整国际航空运输合同法律冲突的国际条约及其若干问题研究[J].武汉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88-92.
    [16] 龙飞翼,韩钧.蒙特利尔公约对于我国航空运输合同法律制度构建之影响——兼论 明确我国大陆与港澳台间航空运输合同法律制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J].法学家,2006(6 ):53-62.
    [17] 董念清:论航空承运人的告知义务[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 09(2):35-41.
    [18] 李新记.我国航空保险法律问题研究 .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19] 王永明.民用航空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及规制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 08年.
    [20] 范俊.论民航监管主体及其行政责任 . 上海:华东政法学院,2007.
    [21] 殷春红.《开普敦公约》初探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7.
    [22] 尹明焕.国际民用航空器法律地位问题研究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3.
    [23] 黄力华.国家航空器法律问题研究[J].现代法学,2000(12):146-149.
    [24] 林琼.建立民用航空设施设备行政征用补偿机制的设想[J].民航管理,2009(10 ):32-33.
    [25] 陈玉才.民用航空器产品的担保与索赔[J].中国民用航空,2008(10):98-100.
    [26] 毛青彪.台湾外籍飞行员的雇佣及相关问题[J].中国民用航空,2004(9):56-58 .
    [27] 粟瑜.飞行员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 .长沙:湖南大学,2008.
    [28] 郭小丽,冯平.从"返航门"事件看中国的工会法律制度[J].知识经济,2008(7 ):170-171.
    [29] 姜涛.劳动者集体维权行动的刑法规制研究——以"东航集体返航事件"为例的思 考[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4):48-54.
    [30] 何昭瑾.东航云南分公司集体返航事件的法理思考[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2008(3):22-23.
    [31] 周永坤."集体返航"呼唤罢工法[J].法学,2008(5):3-11.
    [32] 程延园. 构建制度化的劳资利益沟通机制——对"东航返航事件"中劳资博弈非制 度化的思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4):119-124.
    [33] 贺元骅.遏制航空运输非法干扰的法律对策[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3):7 6-79.
    [34] 车彤.论非法干扰与航空安全责任界定[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 4(S1):231-234.
    [35] 袁俊林,张星梅.制止行为不轨乘客危及民航安全的法律问题[J].民航经济与技 术,1999(10):35-36.
    [36] 刘瑾.关于不轨旅客行为的国际国内立法和司法管辖[J].犯罪研究,2006(4):7 6-80.
    [37] 朱子勤.国际航空运输关系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6.
    [38] 董玉鹏.国际航空运输法律适用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2008.
    [39] 高万泉,丁晓燕.国际航空旅客运输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J].法学,2002(6):7 8-79.
    [40] 戴琼.涉外航空旅客运输损害赔偿法律适用问题研究[J].当代法学,2003(6):8 5-88.
    [41] 崔剑平.国际航空货物运输纠纷的审理及法律适用[J].法律适用,2003(3):51- 54.
    [42] 张爱宁.国际民用航空立法的晚近发展及在我国的适用[J].法律适用,2007(6 ):50-52.
    [43] 洪莉萍.试析《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在我国的适用[J].政治与法 律,2006(1):98-104.
    [44] 王瀚,孙玉超.国际航空运输领域侵权行为法律适用问题研究[J].河南省政法管 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72-77.
    [45] 王瀚,孙玉超.航空器上法律事实与行为法律适用问题比较研究[J].河北法学,2 006(2):39-43.
    [46] 赵维田.国际航空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5-6.
    [47] 刘伟民.航空法教程[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48] 王利明,常鹏翱.从学科分立到知识融合——我国法学学科30年之回顾与展望[J] .法学,2008(12):58-67.
    [49] 赵秉志,袁彬.关注时代热点,注重基础研究——2008年刑法学研究综述[J].人 民检察,2009(3):24-28.
    [50] 孟庆垒,陈阳,石欣.2006年度国内环境法学研究综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社科版,2007(3):53-58.
    [51] 徐显明. 21世纪的中国法学教育 . . y.com.cn/misc/2006-05/11/ content313090.htm.
    [52] 王旭.论旅客黑名单的法律适用[J].中国民用航空,2008(8):63-64.
    [53] 李小鹏,伍燕.关于大部制改革后民航立法模式的思考[J].民航管理,2008(7) :24-26.
    [54] 鞠光宇,高俊国,胡凤霞. 专属经济区军事权利的研究——对中美撞机事件的再思 考[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4(3):45-47.
    [55] 余民才.论中美撞机事件的法律责任[J].法学家,2001(3):51-5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 HTML全文浏览量:  0
  • PDF下载量: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0-04-18
  • 发布日期:  2010-07-2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