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on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Universities:Taking a University in Beijing as an Example
-
摘要:
基于平衡计分卡层次化评价目标的思想与关键绩效指标方法,从教学、科研、预算执行、财务、资源配置、社会和发展7个绩效维度构建了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采用客观性更强的熵权法确定指标及维度权重、基于共生效应修正指标得分、基于协同效应计算评估值的非线性评价模型。对北京市某高校2009-2013年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校全面预算管理绩效一直保持较好的水平,其中教学绩效维度效果最佳,预算执行绩效次之,财务绩效表现稍弱,与该校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表明所构建的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科学合理、评价方法客观有效、评价结果较为真实可靠,可推广运用,有利于促进中国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绩效整体水平的提升。
Abstract:Based on BSC's hierarchical objectives and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evaluation, this article constructed a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niversities with seven dimensions of performance, namely teaching, research, budget execution, finance, resource allocation, society and development. And a nonlinear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entropy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index weight, correcting index score based on the symbiosis and calculating evaluation values based on the synergism. The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university in Beijing from 2009 to 2013 showed that the university has a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to maintain a good level of performance. To be specific, the teaching dimension has the best performance, followed by the budget execution, whereas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is not so good.This result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chool. This showed that the established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niversities is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with an objective and effective evaluation method, and true and reliable evaluation results; and the index system can be promoted for wide applic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performance of universities in China.
-
Keywords:
- university /
-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
- performance evaluation /
- entropy method /
- synergism /
- symbiosis
-
根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关于2013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教财[2014]14号,2013年全国教育经费为30 364.72亿元,增长9.64%,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4 488.42亿元,占国家财政支出的17.46%、GDP的4.30%,而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占整个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比例高达32.26%。中国高等教育资金总量逐年增加,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尽合理、重复投入、资金管理与使用效益低等问题。尤其是“后4%”时代,“重投入、轻结果”的绩效意识淡薄现象急需解决,有效管理教育经费的任务更加突出。因此,对高校预算绩效进行科学的评价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 文献综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法国等许多国家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开展高校预算管理改革,形成了有效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学术界对于高校预算绩效的评价一直都给予重点关注。Borgia和Coyner从投入、过程及成果等方面设计指标对1972-1996年美国的综合性高校预算管理改革效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与分析。[1] Munteanu和Andrei、Casu和Thanassoulis运用成本效益的方法分别对英国高校行政服务部门和罗马利亚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预算收支效益进行了评估。[2-3] Korhonen等则基于科研成果价值专门针对高校科研项目预算管理进行了评估与分析。[4] Wu等采用平衡计分卡对高校的教育推广中心的预算绩效进行了评估。[5] Chang等以中国台湾地区的旅游管理学院为例,采用二阶段的DEA模型对高校的预算管理绩效进行了评估。[6]也有部分研究在预算绩效评估的基础上,分析了预算的配置问题,如Ariffin等专门针对高校在教与学两个过程中的预算分配进行了研究[7]、Aziz等对高校不同院系之间的预算分配进行了帕累托最优分析[8]。
中国学者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对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也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如徐荣娣和吴介军认为应引入绩效评价机制对当前高校预算管理进行改革,提升高校预算管理绩效。[9]陆媛参考企业预算绩效指标,提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具体指标。[10]张友棠等基于大学四大基本功能构建了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DEA计算的产出绩效指数为基础,设计出高校预算绩效拨款机制。[11]
这些研究为中国高校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但还存在评价指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不足以及由指标权重确定的主观性带来的评价结果与实际不完全符合的问题。因此,文章综合考虑中国高校预算管理现状及已有研究成果,建立一套相对科学的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熵权法与基于协同效应和共生效应的非线性评估方法,旨在客观、有效地对中国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进行评估。
二、 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方法
文章借鉴平衡计分卡(BSC)层次化评价目标的思想,将高校预算管理绩效的评价分为教学、科研、预算执行、财务、资源配置、社会、发展7个维度。在参考国内外较新研究、结合中国高校特征与发展实际的基础上,采用关键绩效指标(KPI)方法确定各维度的具体指标。各绩效维度基本能覆盖高校的关键职能及预算目标,具体指标能较真实、全面地反映各维度的预算管理效果。维度“面”上与指标“点”上评价相结合,构建中国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既能反映高校的战略目标层次,还能通过关键绩效指标体现预算的基本导向。
(二) 评价指标体系
与企业仅追求经济效益不同,高校预算还包括许多其他方面的产出。按照前述指标设计方法及科学性、整体优化、可比性与可行性原则,文章构建的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 1所示。
表 1 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U)绩效维度 关键绩效指标 计算方法 教学绩效(I1) 生师比(I11) 学生与教职工数之比 学生毕业率(I12) 毕业生数占预计毕业生数之比 学生满意度(I13) 问卷调查获取 实验室教学任务完成量(I14) 实验室教学任务完成人时数 教育事业收入增长率(I15) 当年事业收入增长额与去年总额之比 科研绩效(I2) 人均科研经费(I21) 科研经费总额与科研投入人数之比 科研收入增长率(I22) 当年科研收入增加额与上年总额之比 师均论文、出版物及专利数(I23) 论文、出版物及专利数与教师数之比 引用率(I24) 论文、出版物被引数与总数之比 科研成果获奖数(I25) 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获奖总数 预算执行绩效(I3) 结余占预算收入比率(I31) 预算结余与预算收入之比 收入预算完成率(I32) 年终收入执行数+(年初收入预算数±年中收入预算调整数) 支出预算完成率(I33) 年终支出执行数+(年初支出预算数±年中支出预算调整数) 财务绩效(I4) 资产负债率(I41) 负债与资产总额之比 自筹经费增长率(I42) 当年自筹经费增加额与去年总额之比 现金净额增长率(I43) 当年现金净额增长额与去年净额之比 投资收益率(I44) 投资收益与投资总额之比 资源配置绩效(I5) 基建完成投资(I51) 本年基建完成投资金额 生均校舍面积(I52) 校舍总面积与学生数之比 人均教研仪器设备(I53) 教研仪器设备金额与师生数之比 人均图书册数(I54) 图书册数与师生数之比 社会绩效(I6) 就业率区间(I61) 区间:>95、90~95、85~90、80~85、 < 80 英语四六级通过率(I62) 英语四六级通过数与学生数之比 技术转让实际收入(I63) 技术转让实际收入额 专利出售实际收入(I64) 专利出售实际收入额 科研成果转化率(I65) 商业开发数与科研成果总数 发展绩效(I7) 收入增长率(I71) 当年总收入增加额与去年总额之比 正高教师占比(I72) 正高教师与教职工总数之比 教育经费拨款增长率(I73) 当年拨款增加额与去年总额之比 学校排名(I74) 依据各年度中国大学排行榜 杰出校友影响力(I75) 依据各年度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 三、 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方法
(一) 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
与AHP等主观赋值法相比较,熵权法确定的权重精度更高、客观性更强,能够更有效地解释评估结果。
熵权法计算权重的公式为
(1) 其中:
则指标j的权重βj为(2) 以维度内指标观测值与其权重的加权计算各维度的观测值,进而求得各维度权重ωi:
(3) (二) 共生效应修正指标得分
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的评价以预算投入和产出的研究为基本思路,在预算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资源在各指标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竞争的关系,即共生效应。因此,计算资源配置维度绩效得分时将基于共生效应修正各指标得分。借鉴林立杰在评估评价对象胜任力时处理共生效应的方法进行修正[12],步骤如下:
首先,将资源配置绩效维度的指标得分pij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高校实际的资源配置绩效结构:
(4) 然后计算实际的绩效结构与期望的绩效结构(即熵权法权重)之间的偏离度αj=βj-β′j,选择最大αj*=max (α1, α2, …, αn)。假设评价对象的具有最大结构偏离的指标对应的期望指标得分结构为βj*, βj*∈(β1, β2, …, βn),可得资源配置维度的指标修正得分
。(三) 基于协同效应计算维度绩效得分
除了资源配置绩效维度指标间存在共生效应,其余的六维度,虽然同维度内各指标反映不同方面,但这些指标通过该维度对高校预算绩效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各指标均处于较高水平时,高校会在该维度表现更好的绩效,具有协同效应。因此,文章基于协同效应对传统评价中以简单加权计算绩效的方法进行改进。考虑教学、科研、预算执行、财务、社会及发展6维度内部各指标间的协同效应,计算各维度绩效得分,具体计算公式为
(5) 资源配置维度的绩效得分即为
(6) 其中:βij为指标j在其所属维度i中的权重,且
为对应的n个绩效评价维度;j=(1, 2, …, m)为绩效评价维度内的m个指标,pij和pij*分别为对应维度的指标得分观测值与得分修正值。(四) 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的综合评价值计算
考虑维度间的协同效应,利用协同函数对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进行计算:
(7) 其中:i=(1, 2, …, n)为对应的n个绩效评价维度;pi为各维度绩效得分;ωi是维度i的权重。
四、 北京市某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案例
以北京市某高校为例,应用文章构建的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模型进行评价与分析。
(一)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采集北京市30所高校2009-2013年指标数据,计算均值作为各指标的社会标准。将该高校的指标观测数据及社会标准提供给专家,由专家对各指标打分。对高校的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方法如下:
其中:α取经验值0.9。当指标越大越好时,xij=
;当指标越小越好时,xij= 。得到无量纲指标值如表 2所示。表 2 高校全面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及维度最终权重表维度 维度权重 指标 指标权重 指标值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I1 0.157 I11 0.154 0.100 0.413 0.569 1.000 0.741 I12 0.311 0.100 0.325 0.213 0.662 1.000 I13 0.096 0.503 0.100 0.883 0.714 1.000 I14 0.250 0.100 0.327 0.397 0.578 1.000 I15 0.190 0.100 0.261 0.799 0.651 1.000 I2 0.141 I21 0.208 0.100 0.289 0.506 0.608 1.000 I22 0.107 0.100 0.390 1.000 0.780 0.930 I23 0.346 0.100 0.136 0.316 0.532 1.000 I24 0.157 0.100 0.377 0.654 0.585 1.000 I25 0.182 0.100 0.350 0.500 0.650 1.000 I3 0.154 I31 0.294 0.100 0.357 0.293 0.679 1.000 I32 0.345 0.100 0.184 0.719 0.747 1.000 I33 0.361 0.264 0.100 0.607 0.656 1.000 I4 0.132 I41 0.358 0.100 0.517 0.726 0.661 1.000 I42 0.182 0.100 0.117 0.516 1.000 0.966 I43 0.328 0.100 0.700 0.363 0.813 1.000 I44 0.133 0.100 0.223 0.264 0.632 1.000 I5 0.139 I51 0.264 0.100 0.443 0.513 0.637 1.000 I52 0.245 0.542 1.000 0.787 0.100 0.509 I53 0.244 0.730 1.000 0.663 0.100 0.483 I54 0.247 0.100 1.000 0.320 0.627 0.934 I6 0.138 I61 0.148 0.100 0.300 0.800 0.800 1.000 I62 0.195 0.100 0.400 0.400 0.700 1.000 I63 0.240 0.100 0.231 0.424 0.808 1.000 I64 0.205 0.100 0.337 0.472 0.631 1.000 I65 0.212 0.100 0.223 0.591 0.755 1.000 I7 0.139 I71 0.356 0.100 0.143 0.400 0.486 1.000 I72 0.214 0.100 0.178 0.700 0.987 1.000 I73 0.120 0.100 0.486 0.614 0.786 1.000 I74 0.107 0.100 0.550 0.550 1.000 1.000 I75 0.203 0.100 0.400 0.400 0.700 1.000 (二) 指标权重确定
按照式(1)、式(2) 和式(3),利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βij和各维度权重ωi,如表 2所示。
(三) 基于共生效应修正指标得分
对具有共生效应的资源配置维度各指标得分进行修正。以2013年为例,按照式(4) 计算该高校资源配置维度的实际指标得分结构:
求得最大偏离度为
max{0.009, -0.004, 0, 0.005}=0.009
可知,最大偏离度对应的指标为基建完成投资额。计算资源配置维度各指标修正得分pij*:
(四) 计算各维度绩效得分
以2013年为例,采用协同函数计算各评价维度的绩效得分:
教学绩效得分=
960.154×990.311×940.096×950.250×960.190=96.49
科研绩效得分=
980.208×930.107×930.346×910.157×950.182=94.09
预算执行绩效得分=
940.294×990.345×920.361=95.00
财务绩效得分=
870.358×860.182×900.328×840.133=87.77
930.358×920.182×940.328×880.133=92.48
资源配置绩效得分=
940.264×85.40.245×83.180.244×87.010.247=88.09
社会绩效得分=
990.148×990.195×950.240×930.205×880.212=94.48
发展绩效得分=
920.356×920.214×950.120×950.107×960.203=93.49
(五) 计算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的综合评价值
该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的综合评价值为
V=96.490.157×94.090.141×95.000.154×87.770.132× 88.090.139×94.480.138×93.490.139=94.18
即该高校2013年的预算绩效综合得分为94.18。同理可得该高校2009、2010、2011、2012年的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值分别为90.73、91.13、91.95、92.79分,得分均在90以上,且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可知该校对全面预算管理给予充分重视,绩效水平保持较好,并不断完善。
观察各维度绩效指标发现,除财务维度的绩效得分在90分以下,其余6个维度均在90分以上,尤其是教学绩效水平遥遥领先,预算执行绩效得分次之,然后是科研绩效、社会绩效、发展绩效、资源配置绩效,评价结果基本与实际结果相符合。
五、 各维度在2009-2013年之间的全面预算管理绩效变化
(一) 教学绩效
教学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尤其体现在师资力量的增强,生师比逐年降低;教育事业收入从2009年以来保持高速增长,2013年增速高达26.8%,为教学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生满意度在2011年明显突降,与2010年该校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有关,资源难以有效共享、交通不便等问题造成部分学生满意度降低,但随着新校区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资源共享的加强,2012年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二) 科研绩效
该校科研实力广受社会称赞,取得众多重大研究成果,并获国家级奖励,这与该校对科学研究给予充分重视、大力投入有关,其中人均科研经费逐年提高,超过社会平均标准近40%,并且科研收入保持一定增长率。
(三) 预算执行绩效
在预算执行方面,2010年由于新校区的运行,水、电、暖以及交通等费用增加,学生奖学金和补助额度提高,实际支出明显增多,预算结余有较大幅度的降低,降至5%以下,并且之后一直低于5%。
(四) 财务绩效
造成财务指标并不非常乐观的主要原因在于资产负债率和投资收益率的影响。新校区基础设施建设、仪器设备的大批购置导致财务压力增加,但近两年的资产负债率已逐步下降,而投资收益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资金增值效果不佳。
(五) 资源配置绩效
2009-2013年的基建完成投资额不断增长,为师生提供了更为齐全的学习、科研、生活等资源;生均校舍面积在不同年份有一定波动,与每年招生规模有一定关系,教室、办公室、宿舍的空置较少,总体实现了较高的使用率。
(六) 社会绩效
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与优秀的综合素质使得该校学生广受用人单位青睐,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也有部分校友选择创业,活跃在业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较大贡献。技术转让及出售将开发成功的技术或应用转化为生产力,有效地提升了社会总产值。与中国科研成果转化率普遍偏低的现状相似,2009-2013年该校的转化率增长缓慢,与国外仍有一定差距。
(七) 发展绩效
该校总收入增长率在2011年之后有了较大提高,正高教师占比逐年提高,创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有效提升了学校的综合教学质量及科研成就;学校排名保持前列、杰出校友不断涌现,可以看出该校近5年的发展绩效是非常显著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正一步步实现。
六、 结论
第一,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较为科学合理;第二,熵权法与非线性评估相结合对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进行评估的测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第三,北京市某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中,教学水平、办学纲领、科研成果等是其优势,而提高投资收益,优化资源配置则是该校未来进一步优化全面预算管理的主方向。
-
表 1 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U)
绩效维度 关键绩效指标 计算方法 教学绩效(I1) 生师比(I11) 学生与教职工数之比 学生毕业率(I12) 毕业生数占预计毕业生数之比 学生满意度(I13) 问卷调查获取 实验室教学任务完成量(I14) 实验室教学任务完成人时数 教育事业收入增长率(I15) 当年事业收入增长额与去年总额之比 科研绩效(I2) 人均科研经费(I21) 科研经费总额与科研投入人数之比 科研收入增长率(I22) 当年科研收入增加额与上年总额之比 师均论文、出版物及专利数(I23) 论文、出版物及专利数与教师数之比 引用率(I24) 论文、出版物被引数与总数之比 科研成果获奖数(I25) 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获奖总数 预算执行绩效(I3) 结余占预算收入比率(I31) 预算结余与预算收入之比 收入预算完成率(I32) 年终收入执行数+(年初收入预算数±年中收入预算调整数) 支出预算完成率(I33) 年终支出执行数+(年初支出预算数±年中支出预算调整数) 财务绩效(I4) 资产负债率(I41) 负债与资产总额之比 自筹经费增长率(I42) 当年自筹经费增加额与去年总额之比 现金净额增长率(I43) 当年现金净额增长额与去年净额之比 投资收益率(I44) 投资收益与投资总额之比 资源配置绩效(I5) 基建完成投资(I51) 本年基建完成投资金额 生均校舍面积(I52) 校舍总面积与学生数之比 人均教研仪器设备(I53) 教研仪器设备金额与师生数之比 人均图书册数(I54) 图书册数与师生数之比 社会绩效(I6) 就业率区间(I61) 区间:>95、90~95、85~90、80~85、 < 80 英语四六级通过率(I62) 英语四六级通过数与学生数之比 技术转让实际收入(I63) 技术转让实际收入额 专利出售实际收入(I64) 专利出售实际收入额 科研成果转化率(I65) 商业开发数与科研成果总数 发展绩效(I7) 收入增长率(I71) 当年总收入增加额与去年总额之比 正高教师占比(I72) 正高教师与教职工总数之比 教育经费拨款增长率(I73) 当年拨款增加额与去年总额之比 学校排名(I74) 依据各年度中国大学排行榜 杰出校友影响力(I75) 依据各年度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 表 2 高校全面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及维度最终权重表
维度 维度权重 指标 指标权重 指标值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I1 0.157 I11 0.154 0.100 0.413 0.569 1.000 0.741 I12 0.311 0.100 0.325 0.213 0.662 1.000 I13 0.096 0.503 0.100 0.883 0.714 1.000 I14 0.250 0.100 0.327 0.397 0.578 1.000 I15 0.190 0.100 0.261 0.799 0.651 1.000 I2 0.141 I21 0.208 0.100 0.289 0.506 0.608 1.000 I22 0.107 0.100 0.390 1.000 0.780 0.930 I23 0.346 0.100 0.136 0.316 0.532 1.000 I24 0.157 0.100 0.377 0.654 0.585 1.000 I25 0.182 0.100 0.350 0.500 0.650 1.000 I3 0.154 I31 0.294 0.100 0.357 0.293 0.679 1.000 I32 0.345 0.100 0.184 0.719 0.747 1.000 I33 0.361 0.264 0.100 0.607 0.656 1.000 I4 0.132 I41 0.358 0.100 0.517 0.726 0.661 1.000 I42 0.182 0.100 0.117 0.516 1.000 0.966 I43 0.328 0.100 0.700 0.363 0.813 1.000 I44 0.133 0.100 0.223 0.264 0.632 1.000 I5 0.139 I51 0.264 0.100 0.443 0.513 0.637 1.000 I52 0.245 0.542 1.000 0.787 0.100 0.509 I53 0.244 0.730 1.000 0.663 0.100 0.483 I54 0.247 0.100 1.000 0.320 0.627 0.934 I6 0.138 I61 0.148 0.100 0.300 0.800 0.800 1.000 I62 0.195 0.100 0.400 0.400 0.700 1.000 I63 0.240 0.100 0.231 0.424 0.808 1.000 I64 0.205 0.100 0.337 0.472 0.631 1.000 I65 0.212 0.100 0.223 0.591 0.755 1.000 I7 0.139 I71 0.356 0.100 0.143 0.400 0.486 1.000 I72 0.214 0.100 0.178 0.700 0.987 1.000 I73 0.120 0.100 0.486 0.614 0.786 1.000 I74 0.107 0.100 0.550 0.550 1.000 1.000 I75 0.203 0.100 0.400 0.400 0.700 1.000 -
[1] BORGIA R, COYNER S. The evolution and success of budgting system at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J]. Public budgting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1996, 7(6):467-473.
[2] MUNTEANU V, ANDREI C N. Modern methods for underlying the revenue and expenses budget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from romania based on the criteria of cost-efficiency[J].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1(15):2445-2448.
[3] CASU B, THANASSOULIS E. Evaluating cost efficiency in central administrative services in UK universities[J]. Omega, 2006(34):417-426.
[4] KORHONEN P, TAINIO R, WALLENIUS J. Value efficiency analysis of academic research[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1(130):121-132.
[5] WU H, LIN Y, CHANG 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extension education centers in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balanced scorecard[J].Evaluation and Program Planning, 2011(34):37-50.
[6] CHANG T, CHUNG P, HSU S. Two-stage performance model for evaluating the managerial efficiency of higher education:Application by the Taiwanese tourism and leisure department[J]. Journal of Hospitality, Leisure, Sport & Tourism Education, 2012(11):168-177.
[7] ARIFFIN A K, MUSTAFA M M, IDRUS R M, et al. Implication of the budget allocation reduction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J].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1(18):585-594.
[8] AZIZ R W A, SHUIB A, AZIZ W N H W A, et al. Pareto analysis on budget allocation for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facultie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3(90):686-694.
[9] 徐荣娣, 吴介军.引入绩效考评机制提高高校预算管理水平[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5(2):77-79. [10] 陆媛.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及绩效指标体系设计[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6(1):60-61. [11] 张友棠, 李思呈, 曾芝红.基于DEA的大学预算绩效拨款模式创新设计[J].会计研究, 2014(1):64-71. [12] 林立杰.基于协同效应和共生效应的知识工作者胜任力评价方法[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6, 27(11):129-13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26
- HTML全文浏览量: 56
- PDF下载量: 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