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8-2204
CN 11-3979/C

文化自信与中国实践专题

1
摘要:

文化自信作为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可以归属为人类认识的范畴。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决定认识原理,揭示了作为认识范畴的文化自信蕴含着深刻的实践逻辑。回眸历史不难发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变迁轨迹和哺育它的民族际遇有着密切的关系:实践盛、民族兴,文化自信心强;反之,文化自信心则弱。当前中华民族的积极文化心态——文化自信心因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而充分彰显,这从现实之维揭示了文化自信的实践逻辑。历史和现实的双重镜像昭示着未来的维度:在新的历史方位,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继续推进文化创新实践,以实践创造的巨大能量去不断夯实和充分涵养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是新时代中华民族的重大文化使命。

2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农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乡村病"挑战,提出以城乡居民平等权益为核心,以农民主动性为先导,全社会共同支撑的乡村振兴系列论述。这些论述不但内部理论逻辑完整,而且具有系统的实施机制。习近平乡村振兴论述所遵循的理论逻辑在于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准确研判了中国当前乡村改革发展的国际、国内形势,明确了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在乡村振兴的具体实施方面,需要注意构建异质化制度变迁主体的保护与协调机制、内外动力机制及典型风险防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