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5年  第31卷  第05期

显示方式:
论文
面向需求的通用弹药质量评价
宋志东, 李运华
2005, 31(05): 485-488.
摘要:
为更好地发挥军事需求的牵引作用,将武器装备符合性质量观念提升到适用性质量观念,提高通用弹药质量水平,科学地评价通用弹药质量非常重要.分析了外军武器装备需求实现和现代质量观念,提出了面向需求的武器装备质量评价理念,论述了面向需求的武器装备质量评价的作用,研究并建立了面向需求的武器装备质量评价模型,评价模型贯彻了需求牵引的思想.通过对通用弹药的特点和基本需求分析,建立了科学的、系统的通用弹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电液复合系统中的相乘非线性控制
孙卫华, 裘丽华, 祁晓野, 王占林
2005, 31(05): 489-493.
摘要:
针对机载电液复合控制非线性被控系统,建立了系统的相乘非线性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反馈线性化的在线滚动优化控制方法.系统的相对阶小于系统的阶数,因此通过反馈线性化将非线性被控系统化为一线性子系统和非线性部分,在保持非线性部分零动态渐近稳定的基础上,引入在线滚动优化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 而且未建模动态具有很强的鲁棒性,目标优化函数取控制量的偏差和跟踪误差的偏差的二次型,并且通过状态反馈保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系统仿真研究表明该控制方法使得系统对不确定因素和外来干扰具有很强的鲁棒性,系统具有更好的动态性能.
移动IPv6切换性能研究及平滑切换框架的实现
康建初, 陈羽
2005, 31(05): 494-498.
摘要:
现有IPv4网络的IP地址空间、安全性和服务质量控制等问题,限制了Internet应用的发展,研究IPv6的相关技术,可以推动下一代网络的建设和发展.针对移动IPv6在切换过程中出现的数据包丢失和切换延迟问题,分析了相关的快速、平滑切换和分级管理3种解决方案,并结合IETF草案文档建议,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MIPL(Mobile Ipv6 for Linux)的、具有平滑切换性能的移动IPv6切换框架.框架采用将切换过程和缓存管理相分离的松耦合模式,可有效地增强应用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为基于移动IPv6网络的实时应用系统信息的可靠传输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一种新的快速衰落信道非线性预测算法
孙建成, 张太镒, 刘枫
2005, 31(05): 499-503.
摘要:
快速衰落信道预测是实现快速资源配置和快速自适应调制等容量提升技术的重要途径.为解决快速衰落信道参数预测问题,对系统输出的低维标量时间序列,利用坐标延迟理论,重建系统的高维相空间,从而获得比标量时间序列更多的系统信息,进而采用递归最小均方支持向量机在这一高维空间中进行回归预测.具有局部可预测性的高斯带限过程可对快速衰落信道特性进行准确的描述是该预测算法的前提,另外从非线性动力学的角度讨论了快速衰落信道的可预测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适于进行较大时间范围的预测,是进行衰落信道非线性预测的有效途径.
基于分形协方差函数的自然纹理描述与分类
王华, 王祁
2005, 31(05): 504-507.
摘要:
研究了自然纹理图像的描述与分类的方法,提出了基于分数布朗运动模型及其协方差函数的方法.分数布朗运动的协方差函数被用来估计自然纹理特征的Hurst系数和常数k.2个子图像的5个特征组成10个特征的特征集.与直接从原始纹理图像获得特征矢量不同,该方法的10个特征矢量是分别基于大于图像灰度平均值的图像和小于图像灰度平均值的图像得到的.以纹理图像的平均值为阈值,可以得到2幅子纹理图像.从每个子纹理图像提取出5个特征,它们分别是横向、纵向和45°方向的常数,横向和纵向距离为2的Hurst系数.2个子纹理的5个特征组成10个特征的特征集.从Brodatz纹理集选出的16种纹理图像被用来检验描述和分类效果,分类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很好的自然纹理的描述和分类能力.
基于Hausdorff距离的星图识别方法
王广君, 房建成
2005, 31(05): 508-511.
摘要:
提出了一种新的星图识别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从星敏感器中提取全部星图信息,把提取的星图组成一个待识别数据集合B,把全星图参考星库作为一个标准数据集合A,然后,计算2个数据集合A,B之间的相对Hausdorff距离,根据最小相对距离得到待识别星的位置,其中A, B分别由矢量坐标a,b构成.与传统的星光角距识别方法不同,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星敏感器中的所有星的空间结构信息,所以,它对各种噪声干扰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半物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具有强的随机噪声、星图畸变和一定数目的流星干扰情况下,这种方法具有很好的识别效果.
悬停状态旋翼固定尾迹分析中三角级数的应用
陈铭, 孙俊勇
2005, 31(05): 512-515.
摘要:
为了在固定尾迹分析中更好地描述桨叶附着涡环量分布,结合叶素理论,采用一个三角级数表达附着涡环量的连续分布,并应用于悬停状态下单旋翼和共轴双旋翼的气动特性分析,通过小量计算即获得连续光滑的附着涡环量分布,将其应用到推导的公式中计算出连续分布的诱导速度,进而分析了共轴双旋翼上下旋翼气动干扰及扭矩平衡条件.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得出结论:下旋翼总距变化对上旋翼诱导作用影响微小,但对自身诱导作用明显;当上下旋翼扭矩平衡时,下旋翼总距比上旋翼总距约大1°.
反舰导弹平面机动突防策略的优化设计
姜玉宪, 陈婧华
2005, 31(05): 516-519.
摘要:
研究了遗传算法在反舰导弹综合突防策略的优化设计方面的应用.反舰导弹的综合突防包括若干个相互承接的环节,首先将反舰导弹的综合突防概率优化问题分解为各个环节突防的条件概率的优化问题,复杂事件得到简化.反舰导弹为了提高突防概率必须做机动,每个环节对应的机动参数取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每个环节的突防概率受到对应的这组参数的影响.选用遗传算法对突防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用遗传算法对反舰导弹各个突防环节进行优化设计,找出使每个突防环节突防概率最大的一组参数,进而得到综合突防最优机动参数组合,使反舰导弹的综合突防概率最大.
遗传算法在高频区目标二维散射分析中的应用
苏东林, 刘焱
2005, 31(05): 520-523.
摘要:
针对高频区雷达目标的散射特征问题,提出利用联合时频分析——自适应高斯基表示方法(AGR)来简化目前的二维散射中心模型,并将遗传算法(GA)用于二维散射模型参量的估计.该方法充分利用遗传算法的内在并行性,解决了二维等效散射中心的估计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简化的二维模型不仅可以区分局域性散射中心,也可以再现具有一定长度的展布式散射结构,利用该简化模型在无噪情况下可以准确估计各散射中心的参数,同时在低信噪比情况下也可以取得很好的估计性能,它对于去除背景噪声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通过验证,在简化的散射模型基础上的目标散射特征分析是准确和可行的.
风切变场中直升机前飞状态动态响应
洪冠新, 庞健
2005, 31(05): 524-528.
摘要:
为解决复杂风切变场中直升机运动的数值仿真,把握非线性直升机模型在风场中的响应特性,建立了一维、二维的风切变模型,采用直升机非线性飞行动力学模型,考虑直升机的控制系统,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数值仿真直升机在风场中的前飞运动.对水平风和铅垂风的各个梯度场对响应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水平风和铅垂风的各个梯度场对响应的影响是不同的,此研究中二维空间的组合梯度场构成更为危险的飞行环境;在不同的情况下其作用是不可忽略的,尤其注意在低空飞行状态下对直升机飞行性能的影响.也进一步说明此数值仿真法对非线性直升机模型在复杂风场中响应研究实用有效.
多块网格计算跨音压气机带叶尖间隙流场
李泯江, 桂幸民
2005, 31(05): 529-534.
摘要:
开发了三维数值模拟程序研究轴流跨音转子叶尖间隙流动,应用高雷诺数k-ε湍流模型加壁面函数的方法,计算了轴流跨音转子NASA Rotor37在设计转速下的流场.叶尖间隙采用分区的H型网格和主流区连续对接耦合计算,没有用间隙模型,也没有考虑Vena收缩效应而减小间隙量.在用有限体积法对Navier-Stokes方程和湍流方程进行空间离散的过程中采用了交错网格的方法将N-S方程与湍流方程紧密地耦合在一起,从而提高了计算精度.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叶展具有与实验结果非常一致的流场特征,根、尖区流场则因涡粘假设和激波问题的存在而使流动细节与实验结果略有偏差.
BP/GA混合算法在简易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
范跃祖, 张轶男, 马浩凯, 闻新
2005, 31(05): 535-538.
摘要:
Kalman滤波器是组合导航中最常用的最优滤波工具,但是在组合导航系统中有一些应用的局限性,尤其在低成本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DRS(Dead Reckoning System)组合导航系统中,存在着使用的GPS接收机和惯导测量元件的精度不够高的问题,要提高系统的测量精度,只能提高算法软件的先进性.为补偿卡尔曼滤波发散的缺陷,将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组成的混合算法与卡尔曼滤波相结合,应用到GPS/DRS组合导航系统中,该算法不仅具有普通神经网络的自主学习能力、好的实时性,还克服了传统算法收敛速度慢、对学习参数敏感、局部有极小点等缺点,同时兼具卡尔曼滤波的最优估计性能.仿真结果验证了这种算法和常规卡尔曼滤波算法相比较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经过对仿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纬度误差的最大值降低了一个数量级.
FC互连的可靠性建模
徐亚军, 张晓林, 熊华钢
2005, 31(05): 539-543.
摘要:
对于光纤通道 (FC)互连的可靠性计算问题,从FC的基本模型出发,提出了基于任务的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建立了FC互连系统的可靠性模型,并给出了系统可靠度矩阵的表达形式.针对FC互连3种基本拓扑结构:点到点、仲裁环和交换网络,根据可靠性模型直接给出了表达式;针对FC组合拓扑结构连通性的特点,在可靠性模型中引入桥端口的概念,给出了组合拓扑结构互连可靠性模型的表示方法;针对FC协议中的交换网络和仲裁环组合拓扑结构互连给出了建模实例,通过分析桥端口对任务路径的影响,得到了桥端口对于FC互连可靠性影响最大的结论.基于任务的可靠性建模和计算方法在航电系统设计阶段对于任务划分和拓扑选择都将起到指导作用.
"混合控制"驱动虚拟人实现维修仿真
吕川, 徐宏强, 马麟, 周栋
2005, 31(05): 544-547.
摘要:
目前在开展虚拟维修仿真过程中,驱动虚拟人多采用2种方式,一种为沉浸式的虚拟外设控制,另一种为非沉浸式的算法控制.2种方式各有其局限性,为了提高维修仿真的实现效率,提出混合控制的方法及实现结构,即在算法控制虚拟人的仿真过程中插入虚拟外设控制方式,目的在于充分利用这2种控制方法的长处.对混合控制系统结构进行了描述,分析了2种控制方式之间的转换机制,并用实例加以验证.在当前的软硬件技术条件下混合控制方法为实现维修仿真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载人航天器空气质量模糊综合评价灰关联分析
庞丽萍, 王浚
2005, 31(05): 548-551.
摘要:
中长期载人航天器舱室为密闭环境,空气污染严重,极大影响了航天员的健康,有必要对该问题进行全面研究,提出新的空气质量评价方法评价舱室内的空气质量.在首次确定舱室单微量污染成分的分级模糊隶属度函数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灰关联分析方法评价中长期载人航天器舱室空气质量.该评价方法结合了模糊评价和灰色评价的优点,同时给出模糊分级结论和关联度分析结果,能反映舱室内空气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规律.分析表明:评价结果信息含量大,能较好地反映载人航天器舱室内实际的空气质量状况,也能用于评价净化装置的工作性能.
开孔泡沫塑料的应力松弛问题
卢子兴, 张慧
2005, 31(05): 552-555.
摘要:
开孔泡沫塑料具有良好的能量吸收和缓冲性能, 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对其粘弹性行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Lederman模型,应用三参数标准线性固体模型考虑基体的粘弹性性能,对开孔泡沫塑料的应力松弛行为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所加应变载荷、结构参数和泊松比对应力松弛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力松弛曲线对泊松比是不敏感的,并且,应变载荷的增加和相对密度的提高会使应力松弛变得更加明显,但应力响应的初始值和终值的比却不随应变载荷的提高而变化.
高新工程项目研制过程中的最优评审点设计
王晶, 席阳, 韩勇
2005, 31(05): 556-560.
摘要:
高新工程研制过程普遍采用了并行工程的方法,虽然大幅度地缩短了工期,但是其风险较高.通过分析并行工程实施风险产生的原因,构建了并行工程实施过程的一般风险模型,指出最优决策点位于"时间-风险"关系曲线与"风险-技术成熟度"关系曲线的交汇点,给出了高新工程项目研制过程中的风险分类.提出设置有效的评审点是降低实施并行工程总体风险的可行方法,并设计了最优评审点的确定方法,利用技术风险因子、进度风险因子和并行风险因子求出各项任务风险大小,再加和求出项目整体风险.通过实例说明了评审点的最优设计可以有效降低项目的整体风险.
Chirp哈特利、Chirp余弦、Chirp正弦变换
边勇, 周荫清, 李春升
2005, 31(05): 561-565.
摘要:
给出了连续Chirp哈特利变换、连续Chirp余弦变换、连续Chirp正弦变换的定义.还给出了离散Chirp哈特利变换、离散Chirp余弦变换、离散Chirp正弦变换的定义.采用这几种变换估计实多项式信号的参数.详细研究了二阶离散Chirp哈特利变换、二阶离散Chirp余弦变换、二阶离散Chirp正弦变换的参数估计性能.简要分析了三阶离散Chirp哈特利变换.由于二阶离散Chirp余弦变换和二阶离散Chirp正弦变换检测信号时存在虚假信号,提出一种消除虚假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在增加一定计算量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消除虚假信号,并降低旁瓣.进行了二阶离散Chirp哈特利变换、二阶离散Chirp余弦变换、二阶离散Chirp正弦变换的计算机仿真.进行了三阶离散Chirp哈特利变换的计算机仿真.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
一种星图识别的星体图像高精度内插算法
王广君, 房建成
2005, 31(05): 566-569.
摘要:
介绍了一种从星敏感器成像中高精度提取恒星位置和星等的方法.这种方法把星光成像看成是高斯点扩散函数模型,利用线性内插和最小二乘法方法,拟合得到高斯曲面参数.从高斯曲面模型中得到亚像素级的恒星位置和恒星星等.理论研究表明,曲面拟合法提取的星体位置精度高于传统的质心法.由于直接进行高斯曲面拟合计算非常复杂,为了简化计算,利用了星体成像点附近x,y方向的非线性插值方法,分别得到不同的曲面系数.仿真结果显示,在信噪比小于0.05时,定位精度小于1/20像素,星等误差小于5%.
动态构造网管中被管对象的可视化扩展
杨蕊, 钱德沛, 栾钟治, 陈衡
2005, 31(05): 570-573.
摘要:
随着互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网络应用的日益丰富,传统网管已经难以适应对大型、异构、动态变化的网络和种类繁多的网络应用的管理需要.动态构造的网络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网络管理模式,被管对象的扩展是动态构造网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被管对象的可视化扩展方法.通过在管理人机交互界面上构造一棵MOS(被管对象集)树,并提供一系列的编辑工具,供设备厂商和应用开发商可视化定义其设备和应用所实现的MOS模块.这些模块以具有正确语法格式的MOS文件的形式提交给网管系统,由动态MOS编译将其加载到系统中,系统通过对其的访问实现被管对象和管理功能的关联及扩展.
固体火箭发动机成本与性能双目标优化设计
杨青, 邱菀华, 汪亮
2005, 31(05): 574-577.
摘要:
为求解某运载火箭上面级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多属性价值优化问题,建立了发动机主要部件的参数成本模型,研究了一种改进的Pareto多目标遗传算法——IPGA算法,测试函数的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收敛性优于NSGA-Ⅱ算法.以运载火箭末速度增量最大和发动机制造成本最低作为目标函数,采用IPGA计算得到了壳体材料分别为APMOC和碳纤维时的Pareto非劣解集,采用理想点法得到非劣解集中费效比变化的拐点,计算结果表明,以该点为满意解设计方案可以使该运载火箭的有效载荷提高7.6%,并使发动机的成本降低.
BACnet与Internet的互联
方义, 熊璋, 王忠欣
2005, 31(05): 578-582.
摘要:
对比分析了目前2种BACnet(楼宇自动控制网络数据通信协议)与Internet的互联技术,即B/IP PAD(BACnet/Internet协议包封装/拆装设备)和BACnet/IP,并指出了这2种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ACnet网关的互联模型,此网关工作在BACnet网络层,需要配置一个独立的IP地址和一个BACnet网络号,同时也必须维护一个对等网关的IP地址与BACnet网络号的本地数据库.该模型通过BACnet网关来完成不同协议之间的语义转换、广播及管理等功能,为BACnet网络与Internet之间提供了统一的网络接口,增强了楼宇控制网络与Internet融合的能力,并大大简化了BACnet网络与Internet的互联过程.在研究此模型的体系结构和工作流程的基础上探讨了该模型的实现方法.
二维微槽道电渗流的增强混合
方力, 张劲柏
2005, 31(05): 583-586.
摘要:
微尺度流动中的混合一直是微流系统研制中的一个大问题,对壁面zeta势非均匀分布情况下的二维微槽道电渗流进行了数值分析,重点分析了这种情况下的微流动混合增强.基于电渗流的Helmholtz-Smoluchowski滑移速度模型,应用SIMPLE方法计算了4种滑移速度在整个壁面上的分布不均匀一致时的微槽道电渗流动的流场及被动标量在其中的混合.计算结果表明,滑移速度的非均匀一致导致微槽道电渗流中的流线发生剧烈的转折,从而使得微槽道流动的混合效率有很大的提高.流场中流线的转折越剧烈、转折的次数越多,微槽道流动混合效率的提高就越大.
不确定时滞关联大系统的分散鲁棒可靠H控制
李彤, 贾英民
2005, 31(05): 587-591.
摘要:
综合考虑了工程实际中经常遇到的参数不确定性和控制元件失效2类典型问题.针对一类离散时间不确定时滞关联大系统,通过比较各子系统正常工作时和失效时的性能准则,给出了其分散鲁棒可靠状态反馈控制器的一种设计方法.该方法能够保证对于给定范围内的任意参数摄动和控制通道失效,受控系统都是内部稳定且满足指定的性能指标.结果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便于计算机求解和参数优化.另外,对大系统可靠性控制与鲁棒性控制间的联系进行了分析.所作数值例子和相应的仿真结果说明了这个方法的有效性.
砂尘环境试验风洞压力特性及控制策略
袁领双, 李运泽, 王浚
2005, 31(05): 592-594.
摘要:
砂尘环境试验风洞的压力调节方式不同于常规回流式风洞,为了研究风洞中压力变化的动态特性,进行合理分析与简化后,应用集总参数法建立起风洞压力控制点、试验段及加砂段压力变化的动态特性模型,给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通过仿真试验得出不同扰动因素对压力分布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对砂尘环境试验风洞的压力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能够有效优化风洞结构、提高承压能力及确定各部件控制精度.
常见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