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47卷  第11期

显示方式:
2021年, 第47卷, 第11期
icon下载 (156581) 542 icon预览
论文
低温锂离子电池研究进展
梁君飞, 李艳梅, 袁浩, 王莹毓, 吴勇明, 王华
2021, 47(11): 2155-2174. doi: 10.13700/j.bh.1001-5965.2020.0587
摘要:

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高涨,锂离子电池(LIB)在各个领域内的应用愈发广泛。为满足极端气候等特殊应用环境对储能器件的需求,LIB需拓宽其工作温度范围。从材料和电池结构角度详细总结了应用于低温条件LIB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分析了限制LIB低温性能的根本原因;然后,分别从电解液的研发与优化、电极材料的改性和开发、新型电池体系的开发、电池热管理系统(BTMS)设计4个方面归纳并讨论了在低温情况下改善LIB性能的途径和方法;最后,总结了低温LIB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为新一代低温LIB的发展提出了可行的研究方向。

基于PSO的多星座GNSS垂直保护级优化方法
王尔申, 孙彩苗, 佟刚, 郭婧, 王传云, 曲萍萍
2021, 47(11): 2175-2180. doi: 10.13700/j.bh.1001-5965.2020.0431
摘要:

针对传统的高级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ARAIM)算法中完好性风险和连续性风险分配存在保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完好性风险和连续性风险分配方法。将不同的分配策略作为算法中不同的粒子,选取不同故障子集对应的垂直保护级的加权和为适应度函数,每个粒子基于粒子群优化寻优原理更新其位置及速度直至满足条件,进而得到优化后的分配策略和对应的垂直保护级。通过双星座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PSO算法的完好性风险和连续性风险分配策略优化了垂直保护级,提高了ARAIM全球可用性。

基于MBD的飞机测试工艺数字化定义方法
邓乐武, 黄玉璐, 王浩然, 于劲松
2021, 47(11): 2181-2188. doi: 10.13700/j.bh.1001-5965.2020.0421
摘要:

飞机测试可模拟飞行环境,验证飞机功能符合性和性能精准性。近年来,飞机装配过程已逐步转变至三维装配工艺设计,而飞机测试仍局限于通过文档形式进行测试任务描述和过程执行。基于模型定义(MBD)对飞机测试顶层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测试工艺设计概念和测试工艺数字化定义方法。将飞机全过程测试分为4个阶段,形成从测试设计到测试结果的工艺模型定义,并实现部分工程化验证。结果表明:基于MBD的测试工艺数字化定义结果可作为唯一数据源,实现飞机测试的统一表达与信息传输。

沉积环境下涡轮叶片前缘气膜冷却的实验研究
杨晓军, 于天浩, 胡英琦, 常嘉文
2021, 47(11): 2189-2199. doi: 10.13700/j.bh.1001-5965.2020.0380
摘要:

为研究沉积物对涡轮叶片前缘气膜冷却的影响,实验采用石蜡沉积模拟真实沉积。通过改变主流的温度、气膜孔射流角度及气膜孔孔径,观察了沉积环境下气膜冷却效率及沉积率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颗粒物沉积在障碍物表面的形貌受到主流温度的影响较大,当主流温度接近颗粒物熔点时,沉积覆盖最明显。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随着射流角度增大,单个气膜孔覆盖区域减小,气膜冷却效率下降,沉积前后,射流角度25°和65°的气膜冷却效率最大相差2%和5.6%,沉积率随射流角度的增大而升高;随着孔径增大,气膜冷却效率先降低后升高,其中4.5 mm孔径无论是否沉积,气膜冷却效率均最高,比3 mm孔径的气膜冷却效率高3.6%和3.2%。沉积率在孔径3 mm时最低。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电磁信息泄漏检测方法
茅剑, 刘泰康, 刘培国
2021, 47(11): 2200-2207. doi: 10.13700/j.bh.1001-5965.2020.0420
摘要:

电子信息设备工作时无意发射的电磁波中包含有用信息,会导致电磁信息泄漏,从而威胁设备的信息安全。现有的电磁信息泄漏检测方法,在复杂现场环境下,难以从具有不确定性的电磁泄漏信号中提取有用信息。面向电磁信息安全问题,开展了电磁信息泄漏检测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检测方法。设计了一个适用于电磁泄漏信号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并结合改进的梯度加权类激活映射方法,在未知电磁信息泄漏特征的前提下,通过深度学习实现电磁信息泄漏特征的智能标定和自动提取,从而解决了现场环境下电磁信息泄漏检测难以提取有用信息的问题。分别通过实测和仿真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柔性夹爪收缩与扩张过程的能耗研究
张业明, 李东园, 许未晴, 蔡茂林, 虞启辉, 李楷敏
2021, 47(11): 2208-2214. doi: 10.13700/j.bh.1001-5965.2020.0430
摘要:

通过工控机的数据采集系统,结合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等,搭建设备建立气体压力、流量等参数的在线测量系统,实现对测控系统的调节和控制。首先,分别采集柔性夹爪在收缩和扩张时不同初始压力下的压力与流量;然后,通过SigmaPlot绘出柔性夹爪压力流量图,并对柔性夹爪流量压力输出特性进行分析;最后,计算其气动功率,研究能耗规律。结果表明:对柔性夹爪进行收缩实验时,给定的初始压力与柔性夹爪产生的压力相差不大,气动功率损耗较小;对柔性夹爪进行扩张实验时,提供的初始压力通过真空发生器间接作用在柔性夹爪上,与柔性夹爪产生的压力相差较大,柔性夹爪达到规定压力时需要提供更大的初始压力;柔性夹爪收缩时比扩张时的气动功率损耗低。

基于事件触发的多机编队目标跟踪控制
张毅, 方国伟, 杨秀霞, 严瑄
2021, 47(11): 2215-2225. doi: 10.13700/j.bh.1001-5965.2020.0432
摘要:

为解决多机编队目标跟踪过程中存在的机间通信和控制更新频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事件触发机制的多机编队目标跟踪控制算法。首先,给出了一种具有事件触发策略的编队队形描述与目标跟踪一体化算法,简化了算法设计的复杂度,并使触发机制的工作过程更加直观;其次,给出了分布式目标跟踪控制律,并仅利用状态估计信息设计了事件触发函数,使无人机间通信与控制更新问题转换为判别触发函数的取值问题,同时设计了最小触发间隔系数,避免了可能存在的"Zeno行为";最后,以编队不同的运动模式对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使无人机编队在机间通信与控制更新次数明显减少的情况下跟踪上目标。

基于多尺度残差卷积网络的HEVC视频隐写分析
张敏, 李赵红, 刘金豆, 张珍珍
2021, 47(11): 2226-2233. doi: 10.13700/j.bh.1001-5965.2021.0179
摘要:

图片、语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的信息交流在网络通信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有很多非法信息的传播隐匿于此。隐写分析是甄别隐秘信息是否存在的有效手段,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基于多尺度残差卷积网络的HEVC视频隐写分析算法。网络主体由残差计算、特征提取和二分类3部分构成,其中在特征提取部分针对性地提出了残差卷积层、多尺度残差卷积模块及隐写分析残差块。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基于视频像素域分析网络的检测率高达99.75%,比传统的手工提取特征方法具有更大的优势。

绳系拖曳飞行器高抗扰轨迹跟踪控制
苏子康, 李春涛, 余跃, 徐忠楠, 王宏伦
2021, 47(11): 2234-2248. doi: 10.13700/j.bh.1001-5965.2020.0379
摘要:

针对受未知风扰动作用下的绳系拖曳飞行器轨迹精确控制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最小学习参数神经网络估计器的拖曳飞行器轨迹动态面控制方法。首先,结合绳系拖曳系统多刚体动力学模型,构建拖曳飞行器六自由度非线性模型,并完成其仿射非线性化处理。其次,考虑到拖曳飞行器可能受到前方飞机尾涡、紊流和阵风等未知气流及不可测量瞬变缆绳拉力等扰动的综合影响,构建了基于最小学习参数神经网络的拖曳飞行器状态/扰动在线估计器,以准确重构系统不可测量集总扰动。然后,基于所提状态/扰动在线估计器,设计了一种基于最小学习参数神经网络状态/扰动在线估计器的拖曳飞行器轨迹动态面控制方法,并分析了系统稳定性。最后,仿真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在多重气流扰动下实现拖曳飞行器位置稳定和机动轨迹跟踪。

基于可靠性的CFRP螺栓连接优化设计方法
山美娟, 赵丽滨
2021, 47(11): 2249-2255. doi: 10.13700/j.bh.1001-5965.2020.0425
摘要:

螺栓连接是复合材料结构的薄弱环节。因此,螺栓连接部位的设计是先进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关键之一。将修正特征曲线方法和随机参数统计模型结合,建立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螺栓连接失效载荷的概率分析模型,进而以关键影响参数为设计变量,以可靠度指标为约束,以连接结构质量为设计目标,发展了基于可靠性的CFRP螺栓连接优化设计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建立基于可靠性的螺栓连接优化设计计算方案,优化结果表明:关键影响参数XC为2 450 MPa、tply为0.174 mm、E11为225 GPa时的设计方案为螺栓连接最佳设计方案,该方案使得外载荷为17.5 kN时,螺栓连接可靠度由0.998提高到0.999 999以上,同时使得连接结构的质量下降了6.44%。

长周期高精度回归轨道与脉冲轨道控制策略设计
何艳超, 徐明
2021, 47(11): 2256-2267. doi: 10.13700/j.bh.1001-5965.2021.0178
摘要:

针对长周期回归轨道设计和维持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高阶Poincaré映射的高精度引力场中回归轨道优化设计和控制的通用性半解析方法,其中摄动包含大气阻力、太阳辐射压力和日月三体引力等因素。通过对Poincaré映射进行高阶展开并表示为多项式形式,可精确近似对一个或者多个回归周期内的轨道递推,从而在赤道升交点处施加脉冲推力,实现高精度的回归轨道设计和控制。提出了分别解决严格和宽松2种回归约束下问题的方法,并应用于实际在轨TerraSAR-X、Landsat-8、IRS-P6、SPOT-7和UoSAT-12任务的回归模式。所提方法具有计算效率和精度高的优点,可用于星上自主轨道递推和轨道控制。

基于贪婪随机自适应搜索法的TTE通信调度算法
郑重, 何锋, 李浩若, 熊华钢, 卢广山
2021, 47(11): 2268-2276. doi: 10.13700/j.bh.1001-5965.2020.0382
摘要:

时间触发以太网(TTE)采用全局时间触发机制,使通信任务传输具有严格的时间确定性和无冲突性,适用于航空电子等混合关键应用领域。TTE网络提供3种不同的流量类型:具有低抖动和有界端到端延迟的时间触发(TT)流量,有限制端到端延迟的速率约束(RC)流量和无实时性保证"尽力传"(BE)流量。针对可满足性模理论(SMT)等调度算法在生成TT流量离线时刻调度表的过程中,未综合考虑TT流量路由和时刻调度表对RC流量延迟产生影响的问题,为了优化TTE网络实时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贪婪随机自适应搜索算法的TTE通信任务调度算法。在TT流量离线调度表的生成过程中考虑了RC流量的最坏端到端延迟(WCD),在保证TT流量满足可调度性的前提下,通过路由规划和调度时刻表规划降低了RC流量的WCD。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有效的提升整网的实时性能,通过A380拓扑组网案例的对比分析,RC流量的平均延迟减少了14.34%。网络中流量规模越大,所提算法的收益越大。

基于多元KELM的发动机状态在线预测模型
戴金玲, 许爱强, 于超, 吴阳勇
2021, 47(11): 2277-2286. doi: 10.13700/j.bh.1001-5965.2020.0389
摘要:

针对当前飞机发动机状态预测过程中,不考虑相关变量状态变化,仅根据单变量历史时间序列对飞机发动机状态预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元核极限学习机(KELM)的发动机状态在线预测模型。首先,通过多变量时间序列的相空间重构,将变量间的时间相关性转化为空间相关性;其次,通过研究KELM与核递归最小二乘法(KRLS)之间的关系,将KRLS扩展到在线稀疏KELM框架中;最后,使用近似线性依赖对样本进行稀疏化来控制网络结构的增长,最终实现多变量非平稳序列的在线预测。某型教练机的发动机飞行参数预测结果表明:满足在线预测要求的条件下,与KB-IELM、NOS-KELM、FF-OSKELM相比,模型KRLSELM将平均预测精度提高了90.61%、58.14%和25.77%,将预测稳定性提高了99.61%、75.03%和28.59%,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并且各方法均在多变量输入条件下获得最优的预测效果,验证了考虑多变量状态因素对单变量的在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数字电路电磁传导发射多源模型提取方法
郝旭春, 谢树果
2021, 47(11): 2287-2296. doi: 10.13700/j.bh.1001-5965.2020.0396
摘要:

基于电磁干扰要素理论,提出一种数字电路电磁传导发射多源模型提取方法,用于解决数字电路电磁传导发射的建模问题。以电磁干扰要素理论为出发,综合考虑数字电路模块特点,将数字电路电磁传导发射模型划分为若干基本要素和扩展要素。针对数字电路时钟信号特征,选取梯形脉冲序列为基本要素形式,提出一种改进的联合估计算法用于提取基本要素参数及对应扩展要素系统传递函数模型;针对数字电路多源共存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自相关函数的多源辨识分离方法,从而实现从一组测试数据中识别出多个基本要素及对应扩展要素,并最终完成数字电路电磁传导发射的建模。仿真及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基于缩比模型的全尺寸飞机纵向Ⅰ类PIO预测
左宪帅, 王立新, 刘杰, 胡一繁, 柴雪, 何倩琳
2021, 47(11): 2297-2310. doi: 10.13700/j.bh.1001-5965.2020.0433
摘要:

驾驶员诱发振荡(PIO)对飞机的飞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进行全尺寸飞机PIO特性评估飞行试验之前,利用与全尺寸飞机动力学相似的缩比模型进行飞行试验,对全尺寸飞机的PIO特性进行初步评估,可以达到节约试验成本和降低试验风险的目的。针对驾驶杆操纵到指令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延迟这一因素诱发的纵向Ⅰ类PIO,选取带宽准则和Neal-Smith准则作为评定准则,分析了全尺寸飞机和缩比模型对应PIO评定参数的相似比例关系,并建立了基于缩比模型的全尺寸飞机纵向Ⅰ类PIO预测方法。以某型军用运输机及其缩比模型作为算例飞机进行了仿真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分析得到的相似比例关系是正确的,基于缩比模型试验数据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全尺寸飞机的Ⅰ类PIO特性。

翼尖铰接复合飞行器动力学特性研究
刘东旭, 谢长川, 洪冠新
2021, 47(11): 2311-2321. doi: 10.13700/j.bh.1001-5965.2020.0438
摘要:

航空飞行器通过翼尖铰接机构复合飞行时的气动耦合效应,会造成飞机产生不同于其单独飞行时的动力学特性,出现复合飞行安全问题。为研究翼尖铰接复合飞行器的动力学特性,使用Newton-Euler方法和Robberson-Wittenburg方法建立了双机组成的翼尖铰接复合飞行器多刚体系统整体和内部的7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组。在气动准定常假设下建立双机复合系统非耦合气动力表达式,基于CFD方法开展复合飞行器系统的三维实体建模和非结构网格划分工作,获取复合飞行器系统的气动力数据。搭建动力学仿真平台,开展准配平方案和全配平方案下的动力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准配平方案下飞行器无法持续稳定飞行,而全配平方案下复合飞行器系统各运动参数在仿真时间内始终趋于稳定。在全配平方案下,使用小扰动假设的非解耦线性化方法重新整理7自由度动力学方程组,研究复合飞行器系统运动模态的特征值中出现的2个发散新模态,根据对应的特征向量发现2个发散模态分别由相对滚转角度和角速度主导,同时也比较分析了其他运动模态相比单机飞行时的特性变化规律。

分离式飞机应急数据记录跟踪系统设计与试验
张延泰, 孙建红, 侯斌, 王一波
2021, 47(11): 2322-2330. doi: 10.13700/j.bh.1001-5965.2020.0624
摘要:

分离式飞机应急数据记录跟踪系统具备智能弹射与分离、拖曳式跟踪拍摄、缓降与应急漂浮和数据传输等功能,针对弹射和缓降等过程进行了系统设计和无人机试验验证。同时,针对伞-囊组合体的特点,分析了气囊尾流区中伞衣阻力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气囊半径和伞衣名义直径是影响伞衣阻力系数的主要因素;伞衣阻力系数随气囊半径增大而下降,随伞衣名义直径增大而上升;在气动力分析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确定了伞衣阻力系数的计算公式。无人机试验完成各项设计功能,系统整体方案合理可行,为后续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光滑时变约束转子动力特性分析
刘棣, 李超, 马艳红, 洪杰
2021, 47(11): 2331-2343. doi: 10.13700/j.bh.1001-5965.2020.0384
摘要:

光滑时变约束是转静子碰摩所产生的一种力学效果,指静子与转子发生持续接触,静子对转子产生周期时变的约束作用,转子在该约束下的附加刚度曲线是一条光滑可导的函数。根据试验转子在光滑时变约束下的附加刚度曲线建立一种光滑时变约束模型,基于Hill行列式理论分析光滑时变约束转子的模态频率、稳定性及响应,为碰摩转子故障识别和稳定性分析提供一种分析途径。结果表明:光滑时变约束下转子具有频率耦合、多频、失稳特性。失稳转速区中,转子的幅值随时间逐渐增大,引起转子失稳的频率成分即为转子模态分析中特征值实部大于0的频率成分;非失稳转速区中,转子的频率成分主要为转速频率和波动频率构成的频率组合。

基于Agent与元胞自动机的无人机集群混合式控制
肖宗豪, 张鹏, 迟文升, 刘畅
2021, 47(11): 2344-2359. doi: 10.13700/j.bh.1001-5965.2020.0385
摘要:

高效有序的集群控制方式是集群顺利完成作战任务的前提。针对无人机集群控制问题,结合集中式与分布式2种控制方式,提出基于Agent与元胞自动机的集群混合式控制。从无人机集群作战流程出发构建了无人机集群控制体系框架、通信拓扑结构及集群控制规则,将集群个体由上至下分为中心长机、小组长机、个体无人机3个层次,高层级对低层级采用自上而下的集中式控制,同层级采用自下而上的分布式控制。在此基础上,利用Agent模型的层次性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同质性,设计了基于Agent与元胞自动机的集群混合式控制模型,实现2种控制方式有效结合,元胞自动机模型实现集群基本的聚合、分离、速度一致规则,Agent模型实现不同层级个体间的协同交互规则。在编队集结与保持任务背景下,对分布式、集中式与混合式3种控制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混合式控制的集群在编队可控性、跟随性、一致性以及降低通信负载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验证了混合式集群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学习的中段反导拦截时间和拦截点预测方法
杨子成, 鲜勇, 李少朋, 任乐亮, 张大巧
2021, 47(11): 2360-2368. doi: 10.13700/j.bh.1001-5965.2020.0409
摘要:

弹道导弹实时、准确地预测拦截弹的拦截点与拦截时间,是实现中段突防的有效手段。针对弹道导弹中段突防中的拦截点坐标及拦截时间的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监督学习的在线预测方法。以拦截弹的主动段关机参数和关机时刻为输入量,建立拦截时间和拦截点预测模型。在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的基础上构建有监督学习算法,通过攻防仿真获取拦截弹的参数制作训练数据集,在线下完成网络训练。仿真结果表明:神经网络能够有效在线预测拦截时间和拦截点坐标,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124 3%和0.128 5%,拦截时间预测结果误差的平均值为0.224 0 s,拦截点预测结果距离误差平均值为2 016.48 m,均满足精度要求。

轴向通流旋转盘腔流动换热稳态实验与数值模拟
张泽群, 罗翔, 曹楠
2021, 47(11): 2369-2377. doi: 10.13700/j.bh.1001-5965.2020.0426
摘要:

通过开展稳态实验及数值模拟探究了轴向通流旋转盘腔的流动结构与换热特性。通过改变流量系数、旋转雷诺数等参数,探究不同工况下旋转盘两侧及盘罩内侧壁面温度和努塞尔数的径向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轮缘加热的状态下,旋转盘两侧温度径向分布均呈凹函数形态,且旋转盘迎风面换热强度普遍高于背风面;后轴颈盘罩向两端旋转盘导热,其壁面温度径向分布呈"中间高、两侧低"的状态;随着轴向流量系数的增大,盘腔内部气体对流加剧,径向臂及涡对结构更加明显,旋转盘及轴颈表面换热效果增强;旋转盘腔内的流动换热特性受强迫对流和类Rayleigh-Benard对流2种机理的共同影响。

气冷涡轮导叶流热耦合计算及机理
李心语, 刘火星
2021, 47(11): 2378-2386. doi: 10.13700/j.bh.1001-5965.2020.0435
摘要:

针对气冷涡轮叶片的多场耦合特性,利用流热耦合(CHT)方法,对采用不同气冷结构的高压涡轮导叶进行数值模拟。在内冷涡轮导叶算例中,对比实验数据选取精度较高的流热耦合计算方案,分析该内冷涡轮导叶的多场特性及耦合机理。在此基础上,以带有气膜冷却孔及内冷通道的气冷涡轮导叶为研究对象,重点围绕冷却射流与主流的相互作用,讨论近壁边界层中流热耦合关系及气冷效率影响因素等相关问题。结果表明:采用流热耦合计算方法及合适的湍流转捩模型有利于提高数值精度;气冷涡轮导叶的流场温度场密切耦合,流动换热特性互相影响;冷气射速低时,增加冷气流量可提高气膜冷却效率,冷气量达到一定值时,冷气流量增加将导致气膜冷却孔后上游冷却效果变差,下游冷却效果变好;冷气射速较高时,将与主流相互作用产生复杂流动结构(如肾形涡、马蹄涡等),对温度分布存在一定影响。

基于代价敏感剪枝卷积神经网络的弹道目标识别
向前, 王晓丹, 宋亚飞, 李睿, 来杰, 张国令
2021, 47(11): 2387-2398. doi: 10.13700/j.bh.1001-5965.2020.0437
摘要:

为降低弹道目标整体误识别代价,提出了基于代价敏感剪枝(CSP)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的弹道目标高分辨距离像识别方法。首先,基于彩票假设提出了同时以降低模型复杂度和误识别代价为目标的统一框架;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网络结构无梯度优化方法,以网络结构搜索的方式自动地寻找1D-CNN的代价敏感子网络,即代价敏感剪枝;最后,为了使代价敏感子网络在微调过程中仍以最小化误识别代价为目标,提出了一种代价敏感交叉熵(CSCE)损失函数对训练进行优化,使代价敏感子网络侧重对误识别代价较高的类别正确分类来进一步降低整体误识别代价。实验结果表明:结合CSP和CSCE损失函数的1D-CNN能在保持较高的识别正确率的前提下,相比传统的1D-CNN具有更低的整体误识别代价,且降低了50%以上的计算复杂度。

胶铆混合修补铝合金板的疲劳性能研究
喻健, 张腾, 何宇廷, 陈涛, 樊祥洪, 周润浩
2021, 47(11): 2399-2406. doi: 10.13700/j.bh.1001-5965.2021.0126
摘要:

针对胶铆混合连接方式单面修补铝合金板的疲劳性能,设计了未修理、铆接修理、胶接修理和胶铆修理4种不同形式的试验件,对其进行了疲劳试验。建立了试验件的有限元模型,得到了结构应力分布,获得了裂纹长度-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SIF)曲线,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胶接修理和胶铆修理能有效降低裂纹处应力水平及裂纹扩展速率,且相对于未修理试验件疲劳寿命分别提升184.3%和197.3%;胶铆修理中铆钉能抑制胶层脱黏,相比胶接修理方式修理质量更可靠有效;有限元分析(FEA)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SIF误差基本保持在8%以内。

常见问答